1、“.....时而是婚嫁喜堂的点缀,时而是爱情的写意,时而又是男主人公被毒打带着鲜血的惨烈场面,从具象走向抽象,走向象征,大大增强了演出的效果,使人难以忘怀,后来又看到王晓鹰导演的浴血美人中也用了块贯穿道具红绸子,时而象幽灵在艾斯蓓塔身后缓缓飘过,时而象艾斯蓓塔的脚下的地毯,时而象流动在少女身边的鲜血,导演的鲜血意象笼罩了整个舞台。继而在后期王晓鹰导演的话剧荒原与人中,导演对道具的精心的设计与运用,可谓是独出心裁,在原著所提供的线索中,大胆的拓开了自己的想象空间,条麻绳纠结出对特殊年代年轻人的爱情的困惑,件军大衣唯美的展现了细草被奸占的痛苦,枚玉玺象征了膨胀的欲望与权力,件小道具竟然能在舞台上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它仿佛是艺术象征的路标,使观众很快领悟导演的寓意与思想,并感到赏心悦目,大大的提高了艺术的审美性。把我带到了对小道具重新关照和反思之中,为此本文想探讨道具的功能和美学价值......”。
2、“.....第章道具在戏剧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导演是剧场中不露面的魔法师兼思想家,作为个舞台整体的创作者,演员的表演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每项工作都要缜密思考多方协调来完善总体构思。演员的演出自然重要,但其它各个部门,是和演员具有同样的重要性,甚至个小小道具的巧妙运用,也会为全局推波助澜,传达出导演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意大利道具大师洛赛克所言道具是导演和演员手中的法宝,道具的选择设计构思和运用的能力是衡量艺术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第节道具的定义舞台道具是戏剧演出中所用的家具器皿以及其它切用具的通称。中国传统戏曲中原称砌末包括布景,现也分称布景和道具。道具词原由日本移植,日本人称切家具器物为道具。但追溯其源道具词出自佛家语,佛家称切可以帮助修道的什物为道具。道具在戏剧演出中往往和演员的表演直接相关,话剧中的桌椅沙发等,是演员活动的支点。戏曲中的桨马鞭剑刀枪等,则是演员虚拟动作不可少的凭借......”。
3、“.....道具经由艺术家之手,其含义就变成从单纯的使用价值或经济价值中解脱出来而具有美学价值,成了托情托戏的艺术手段,没有生命的道具活了起来,成了会说话的艺术形象。它,或是贯穿主剧,激化矛盾,加强冲突,发展剧情,在剧本结构上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成为主题的道具。比如独幕剧破旧的别墅中的枪,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的扇子,奥赛罗中的手帕。它,或为揭示时代背景,地区特点和环境气氛,令作品具有种象征意义,成为意象道具。比如红灯记里的红灯,萨拉姆的女巫中的铁链枷锁黑色十字架。它,或为具体揭示人物身份,职业特点成为人物性格道具。比如茶馆中的松二爷精干灵巧的小鸟笼子。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三节道具在戏剧中的主要功能主题小道具富有对戏剧情节统摄全局的贯穿性结构功能古今中外,以道具比如把扇子方手帕双绣鞋,作为全剧的中心线,以此为戏核串构整部戏剧作品,由此......”。
4、“.....戏剧中的重要道具具有统摄全局的作用道具可以是架屋的大梁串珠的红线,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所有人物和事件紧密联系起来,显示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贯穿性功能。例如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的手帕与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扇子堪称不朽典范。从奥赛罗全局结构布局来看,莎士比亚巧妙地运用道具,即那方草莓绢充分发挥了其艺术贯穿作用,从丢手帕扔手帕摔手帕窥手帕再到坏人阴谋败露。正是逐层递进的运用,各种矛盾冲突才能宛然成结,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孔尚任的桃花扇也是善用道具的典型,该剧描写身处历史性悲剧之大背景下的复社文人候方域与秦准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在这样部悲剧故事里,从扇坠抛楼题诗定情血溅诗扇以扇书到裂扇掷地,这位孔门才子对小小道具精巧运用,不由得令我们后人折服,以结构之精密文辞之壮丽寄托之遥远论之冠绝古今矣,被人们盛赞不已......”。
5、“.....暖壁炉在燃烧必然是冬季持蜡烛必然是夜晚毛泽东像章就会让人顿时想起那个个人崇拜疯狂迷乱的红卫兵时代。舞台环境是作为时代的缩影来表现的,每个历史时代,每个环境都有反映这个环境特点的道具,它能鲜明地表现出环境的文化质地审美标准时代特征,甚至还能给观众种启迪性的作用,往往收到叶知秋,弦外之音的妙趣。三道具也有帮助观众迅速辨识角色身份,清晰表现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的认识功能个人随身携带佩戴使用什么样的物件,常能表现这个人物的地位身份以至从事的职业。有人说舞台服装是演员的第二皮肤。此话言之有理。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舞台道具是演员的第三只手。即演员双手延伸的手外之手。茶馆中的松二爷是旗人,胆小谨慎,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孟详照桃花扇底系南朝论中的扇河北大学学报,自食其力,人艺老上理解,可能会认为和前章所提到的部分冲突,但实际上则并无任何矛盾,这里的使用......”。
6、“.....加深观众的印象。部戏剧作品,短则小时,多则数个钟头,倘使只是让道具惊鸿瞥的出现下,恐怕观众还未来得及注意到道具的存在,便已经忘记了,更谈不上去理解道具所象征的意味,以及体会道具所标识的各种关于时代人物环境的信息了。因此,为了加深观众的印象,必须保证道具具有足够的使用率。例如英国戏剧家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剧中,温德米尔夫人不知丈夫私下接济并坚持邀请来参加她生日舞会的埃尔琳夫人是她的离过婚的母亲,怀疑丈夫与埃尔琳夫人关系暧昧,负气来到追求她的伯爵家里。埃尔琳夫人赶来劝解。恰好伯爵和客人回家,两位夫人躲了起来,但温德米尔夫人遗忘的扇子被发现。为免女儿出丑,埃尔琳夫人出来承认扇子是自己的,使女儿得以暗中离去。主要道具是扇子,本是温德米尔先生送给自己妻子的生日礼物,第幕中,达林顿上场与温德米尔夫人的段对话,使观众马上了解了温德米尔夫人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现状,也同时交代出她与达林顿之间的种亲密关系......”。
7、“.....再次提及这把扇子,并特别嘱咐妻子以他的名义邀请埃尔琳夫人晚上莅临生日宴会。由于温德米尔夫人此前已经听闻丈夫与埃尔琳夫人的些传言,私下里还发现过丈夫给埃尔琳夫人冠名的款额和不菲的存折,本来就心存芥蒂暗生妒意所以丈夫刚才的那番话,对她简直是种莫大的刺激和侮辱,借助扇子威胁丈夫说如果那个女人再跨进我的门槛,我就用这把扇子打她的脸,两位夫人之间的冲突仿佛箭在弦上,触即发。第二幕,温德米尔夫人故意做出对达林顿非常亲热的样子以刺激丈夫,还抱着线希望,企图迫使丈夫临时放弃刚才的想法,依顺她的意见,阻止埃尔琳夫人前来的决定。然而她突然听到门外埃尔琳夫人到的通报时,其紧紧握着的扇子突然地掉到了地上。扇子坠地而非打在夫人的脸上这细节,反映了温德米尔夫人在瞬间完成的内心转变满腔的愤怒责怨忽然变成了冷静和漠然,对丈夫彻底地失去了信心。由此后面的矛盾预发激烈,后果即将爆发。在第三幕中......”。
8、“.....眼看她的不幸就要发生,即所谓的风流韵事公之于众。埃尔琳夫人挺身而出,并坦然承认自己与温德米尔夫人换错了扇子,那把扇子是她带来的。此时扇子将整个戏剧推至高潮,也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母爱精神即埃尔琳夫人以自己当众受辱身败名裂为代价而保全温德米尔夫人的名誉,让人物的内在精神得以形象化的展示与升华。这种对于道具的反复烘托处理,对导演的功底可谓是相当大的挑战,并不仅仅是针对物件而存在的,即使在普通的道具上,也有使用的必要。例如在前文多次提到的茶馆中扮演松二爷的黄宗洛老师和导演商榷之后只要松二爷出场,腰上的零碎便叮当作响,如此反复,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显然要比偶尔拿出个挖耳勺鼻烟壶之类的药印象深刻,对于人物性格的描写刻画也显然更加具体。而在村官是个堂客剧中,导演在第二场里,为了表现老憨因家里门板被贼偷走了而产生的焦急和头痛感,指导演员使用了风油精这道具,在说完婆子你赶紧去报案啊这句台词后,让演员习惯性的摸出风油精......”。
9、“.....这样来,既凸显了老憨胆小怕事遇事惊慌的性格特点,又烘托了其在家中地位及霸道的作风。在第三场,为了表现老憨的俱内和心虚,导演让他便蹲在地上,低着头摸着风油精。当第六场矛盾解决,江老师同意留下继续执教,老憨用了个兴奋地将风油精瓶子摔在地上的大动作,预示今后再也不会头疼了„„这道具反复出现被使用,性格化刻画了老憨在不同规定情境中的情绪和情感。这种反复运用道具,强调人物内心的独特处理手段,更能鲜明饱满的显现人物性格,并增加戏剧的气氛,强化演出的感染力。第三节道具所传达的意象必须具有直观性戏剧是演给观众看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戏剧舞台上的切都要为观众的欣赏而服务,倘使满舞台的炫目夺彩而让观众看不明白,那么戏剧就相当于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道具也是如此,过分晦涩难懂的道具,不仅无法传递基本应表达的戏剧内容,而且还会给观众对戏剧的欣赏造成干扰,甚至破坏整部戏剧。如果导演设计了个非常晦涩难懂的道具......”。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