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7)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7)

格式:word 上传:2022-06-26 00:10:09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7)》修改意见稿

1、“.....但既然要求基于原因行为时的意思决定而实施结果行为,至少要有与结果行为的意思的连续性,所以肯定说是妥当的。顺便指出,以杀人的意思为了壮胆而饮酒至于泥醉,就那样入睡了的场合,因为该饮酒行为未至于未遂所必要的实行行为的阶段,所以不构成杀人未遂罪。过失犯的场合。为了承认过失犯的原因中的自由行为,第,原因行为时对自己以精神障碍的状态惹起犯罪结果的可能性可能预见却没有预见的不注意是必要的。再者,虽然也有认为实施违反注意义务的意思决定是必要的见解,但因为结果行为基于原因行为时的不注意的意思能够追究完全的责任,所以这样的见解不妥当。第二,作为结果行为的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必须是作为原因行为时的不注意的结果而实施的......”

2、“.....要能承认过失的连续性。例如,多量饮酒致陷于病理醉酒有加害他人危险的人,不注意饮酒致陷于心神丧失状态而杀人的场合,杀害之时即使无责任能力,但因为其杀害的结果是由于饮酒行为时的不注意惹起的,所以构成过失致死罪。德国学者耶塞克等对故意与过失的原因中的自由行为也作了论述。他们写道被认为故意的原因中的自由行为的,是行为人以故意惹起自己的无责任能力或者限制责任能力,并且在这种状态下已故意遂行在原因行为之时故意所指向的符合构成要件行为的情况。从而,故意必须既指向缺陷状态的惹起,又指出符合构成要件行为的遂行本身。所为的遂行之际虽然是无责任能力但允许故意构成要件的适用,决定性的是,继续给所为以作用的行为意思......”

3、“.....能认为过失的原因中自由行为的,是行为人以故意或过失惹起自己的无行为能力或者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并且此时将实现是该状态的特定的过失犯的构成要件能够计算在内的情况。过失的原因中的自由行为,惹起无责任能力本身不能说已成为符合构成要的过失行为责任能力的丧失在最终被实现的法律上的构成要件没有包含时例如,自己醉酒,不能说就是德国刑法典第条意义上的驾驶汽车属之,过失责任借助原因中的自由行为这法的形态,必须能从符合构成要件行为以前为行为引出。上述日德两国学者对过失的原因中的自由行为的论析,基本观点是致的对故意的原因中的自由行为,则意见有所不同。我们认为,他们对过失的原因中的自由行为的论述是可取的对故意的原因中的自由行为......”

4、“.....则值得研究。因为当结果行为之时陷入限制责任能力状态,虽然可以这样认定,但陷于无责任能力状态后,是谈不到故意或过失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在原因行为之时存在着对引起无责任能力状态的故意和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结果行为的故意。因而我们赞同德国学者耶塞克等的论述。收稿日期参考文献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苏别利亚耶夫。苏维埃刑法总论马改秀等译,北京群众出版社,日西原春夫。刑法总论。改订准备版下卷东京成文堂,日西原春夫。刑法总论。改订准备版下卷东京成文堂,见日大谷实。现依日本刑法的规定并参考其他国家的规定说明如下心神丧失任能力。无责任能力是阻却责任事由,限定责任能力是减轻责任事由。关于责任能力的阻却减轻责任事由......”

5、“.....精神病患者,限制责任能力日本刑法规定了心神丧失者心神耗弱者定阶段,设立作为独立范畴的限制责任能力减低责任能力的观念。刑法认为,有故意或者过失,作为原则就有责任能力,根据这见地,在刑法中没有积极地揭示责任能力的内容,只限于个别地规定无责任能力与限制责能力,指责任能力欠缺的情况,所谓限制责任能力,指责任能力减低的情况。因为关于责任能力的行为人的精神状态具有多样性与阶段性,所以认定责任能力存在时,进而还有其程度问题,因而刑法将责任能力的程度低的自由行为在德日刑法理论中得到普遍的承认,所以,可以说责任能力虽然通常要求在实行行为时存在,但是即使在原因设定行为时存在亦无不可。二责任能力按照程度的差别,可以分为无责任能力与限制责任能力......”

6、“.....责任能力的存在时期对原因中的自由行为特别成为问题,后面对原因中的自由行为将专题论述。由于原因中的此,责任能力不定必须在实行行为的当时,应当认为也包括原因设定行为的行为当时存在就够了。大谷实认为实行行为时说,主张作为责任主义的要求,责任能力与实行行为同时存在据这种立场,对行为人科以责任的原因,在于这样点,即自由的意思决定是可能的,从而尽管避免违法行为实施适法行为是可能的,可是却实施了违法行为。因此,不可能自由决定意志的人,没有是非辨别能力的人,即对无责任能力者不能追究道义的责任,责任能力应当是有责行为能力。与此相反,立足于社会的责任论教育刑论的立场,情况完全不同......”

7、“.....意思的自由被否定,人因具备犯罪因素而犯罪,对该行为人来说,没有适法行为的可能性,从而,对这样的行为人不能追究道义的责任,之所以仍然承认责任的成立,不过是考察到他在社会上是危险人格的持有人和负担。以这样的人类观这样的责任论为基础,凡是实施违法行为的人,从犯罪能力这观点来看,完全是样的,在这里就不可能建立能力者与无能力者的区别。从而,现行刑法对无责任能力者规定不罚之这法律效果,不是从犯罪能力的观点的差别待遇,而是从受刑能力的观点的差别待遇,即认为是由于科刑可以达到刑罚目的的能力这观点的差别待遇。责任能力是刑罚适应性的见解,就是基于上述思想的主张。西原春夫立足于规范的责任论的立场,认为责任能力是根据规范而行动的能力,也就是有责任行为能力。我们认为......”

8、“.....因为把责任能力理解为犯罪能力,也可能包括受刑能力而如果仅仅理解为受刑能力,就失去了能力的意义,实际上不过是为了防卫社会,使行为人处于受刑的地位。三责任能力的地位围绕责任能力的地位,有责任要素说与责任前提说的对立。责任要素说,认为责任能力是与故意过失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期待可能性并列的各个行为的责任要素,团藤重光庄子邦雄大冢仁内藤谦香川达夫西原春夫内田文昭等持此说。责任前提说,认为责任能力不是关于各个行为的能力,是成为其前提的般的人格的能力,小野清郎藤木英雄前田雅英大谷实川端博等持此说。根据责任要素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认为责任能力在与各个行为的关系上是其责任要素作为责任能力判断的标准,重视心理学的要素根据犯罪的种类......”

9、“.....应在故意过失的判断之后进行。根据责任前提说,可以得出的结论如下认为责任能力是离开各个行为独立的行为人的般的能力关于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重视生物学的要素部分的责任能力被否定责任能力的判断,先行于故意过失的判断。大谷实认为像责任要素说所说的那样,假定责任能力是各个犯罪的责任的要素,责任能力毕竟归于期待可能性的问题,会失去以它为独自的责任的要件的意义。因为人格是统的,对单的行为人的行为承认责任能力,对其他的行为不承认责任能力不应当允许。刑法典,例如,对刑事未成年人,用不着进入各个行为责任的有无程度的判断,即否定责任刑法第条,因为这种情况是离开其他责任要件独立的要件即显示是责任的前提条件等理由......”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30
【毕业设计】责任能力比较研究.doc预览图(15)
15 页 / 共 30
预览结束,还剩 15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