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解释上但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小时候,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行人采诗说。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篇,小雅篇,共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篇,鲁颂篇,商颂篇,共篇。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
3、“.....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所谓诗经‚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
4、“.....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理解思想内容学生诵读翻译。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片片......”。
5、“.....战车前方套上马,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月捷报箩箩。趋车策马征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整体把握。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把握内容。第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句......”。
6、“.....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第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第章,直接写战事......”。
7、“.....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探讨乡思情结的内涵让学生找出诗歌中乡愁出现的场景,体验这美好的感情。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先分组讨论前后座人为小组,展开讨论。再全班交流由每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8、“.....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乡思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确艺术特点,熟读成诵。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这首诗共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分个层次章为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章为层,直接写战争。章为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前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
9、“.....唱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从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资料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资料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资料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