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拙抱朴,却能引导和睦稳固的和统和徐干为代表的士人,开始质疑传统儒家的诸多问题。他们批评世俗沉迷鬼神祭祀,谴责士人过度交游而无心治学,希望以美育培养君子,徐干中论的修本篇审大臣篇慎所从篇,由历史反思现实,力求以理性重建儒家的人文观。其中昌言中论中对不可谏不愚忠不愚孝的思考,更体现了这种反思精神。昌言载人主有常不可谏者焉曰废后黜正,曰不节情欲,曰专爱人,曰宠幸佞谄,曰骄贵外戚。废后黜正,覆其国家者也。不节情欲,伐其性命者也。专爱人,绝其继嗣者也。宠幸佞谄,作品风格温雅蕴藉,较少直指现实,更多借古讽今。昌言与中论中的风俗批评和审美思想,和当时的不少作品如应劭的风俗通义王充的论衡等起展示了汉末士人思想发展的历程。其批评与审美思想的产生,与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士人与皇权的疏离,士人觉醒的自我意识,士人的理性精神,汉末的贵生思想等密切相关......”。
2、“.....士人认识到儒家价值观念与社会现实的悖离,开始了对自我生命价值欲望的追寻,强烈的个体意识和独立精神得以展现。孔融汉末风俗批评与审美思想在昌言中论中的表现研究中国历史论文推崇的是道家的无为之治,理想的管理人物大贤大智若愚,守拙抱朴,却能引导和睦稳固的和谐社会。大贤之外,中论多次谈到理想君子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义存,仁义存故盛德著,盛德著故可以为法象,斯谓之君子矣。汉末风俗批评与审美思想在昌言中论中的表现研究中国历史论文。虽然昌言中论中都有对风俗世风的批评,有士人的审美思想,但昌言的批评更为激烈,中论的审美思想更为突出。这与创作个体的性格经历等密切相除许劭许靖外,还有郭泰,其人物品鉴重视容貌气度言辞才性情志,开启后代魏晋人物品评之先,徐干对人物的品鉴,与此颇相契合。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前,仲长统已经为士人营造了个的理想审美世界......”。
3、“.....背山临水,有竹有圃,物质条件富足,人与自然和谐为,同志者论道讲书,弹琴赏乐,讽咏吟唱,生活悠闲而高雅。论语先进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人,童子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仲长统向往的文士情致与审美意境,与论语先进有异曲,背大顺,而反求福佑于不祥之物,取信诚于愚惑之人,不亦误乎仲长统认为应从统治上层对不良世风进行纠正,今有严禁于下,而上不去,非教化之法也。汉末风俗批评与审美思想在昌言中论中的表现研究中国历史论文。徐干首先强调外在容仪的重要性,认为容仪是人的符表,符表经由性情仁义而与君子的盛德密切相关,理想的君子内外兼修文质并重慎独律己。容仪之外,中论亦重言辞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虽在隐蔽,鬼神不得见其隙也。君子口无戏谑之言,汉末乱世,社会动荡,人心不安,民间奇风异俗巫术图谶流行,普通百姓趋之若鹜,丧失本性而不知士风日下,士人结党营私,不修道艺......”。
4、“.....昌言与中论中对世风士风的批评,展示了作为社会精英的士人对民俗百姓的关注,体现了儒家观风俗以知厚薄的民本思想。昌言载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族亲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者也。下世其本,而为奸邪之阶,于是淫厉乱神之礼兴焉文和谐的审美观,推崇容貌才性情志合的人物品鉴观,倡导美育。昌言和中论中的风俗批评与审美思想,展示了士人试图建立合理政治秩序的理性思考,开启了魏晋批评与审美之路。关键词中论昌言中国历史审美思想汉末风俗批评仲长统与徐干为东汉建安时期名士,人品德高尚,备受世人推崇。后汉书将仲长统与王充王符合传,评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至唐,韩愈后汉贤赞仍盛赞此人。曹丕又与吴质书中评徐干观古今讨论,是时代文士反思与觉醒之作。仲长统提出了人事为本......”。
5、“.....认为不求诸己,而求诸天者是最为愚蠢的,贤明之君能够建功立业流名百世,在于唯人事之尽耳,无天道之学,故而应去除污风诡俗,使民安其本。昌论中论写出了士阶层道义沦丧屈从富贵沉沦世俗的可悲,对士阶层求名逐利的交游之风给予批判,认为士人间的交往应该建立在真性情上。昌言论及了俗奸可贱天下士有俗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俗交游趋富贵之门,俗畏服不接于贵尊,俗天下之士有可贱,强调个体精神,崇尚自然与人文和谐的审美观,推崇容貌才性情志合的人物品鉴观,倡导美育。昌言和中论中的风俗批评与审美思想,展示了士人试图建立合理政治秩序的理性思考,开启了魏晋批评与审美之路。关键词中论昌言中国历史审美思想汉末风俗批评仲长统与徐干为东汉建安时期名士,人品德高尚,备受世人推崇。后汉书将仲长统与王充王符合传,评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至唐......”。
6、“.....而为奸邪之阶,于是淫厉乱神之礼兴焉,侜张变怪之言起焉,丹书厌胜之物作焉,故常俗忌讳可笑事,时世之所遂往,而通人所深疾也。侜张,欺诳诳骗之意,侜张变怪之言,指巫祝迷惑民众的言论。丹书,指方士以咒语巫术等镇鬼时使用的朱文符书厌胜,厌而胜之,指方士以诅咒制胜邪恶之物的法术,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载因巫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可知其与巫蛊同类。仲长统抨击污风诡俗,生淫长奸的嫁娶之会,极力批判世俗中的沉迷淫厉乱神丹汉末风俗批评与审美思想在昌言中论中的表现研究中国历史论文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同时期王昶的戒子书,则以徐干为子孙后代的榜样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吾敬之重之,愿儿子师之。人皆有著作传世,仲长统著昌言,国志评统每论说古今世俗行事,发愤叹息,辄以为论......”。
7、“.....凡十篇。清刘熙载评仲长统之文乃东京之矫矫者,又评徐干中论说道理俱正而实。昌言中论对世俗士风审美等多有讨论,是时代文士反思与觉醒之,饥不暇餐,倦不获已,殷殷沄沄,俾夜作昼下及小司列城墨绶,莫不相商以得人,自矜以下士星言夙驾,送往迎来,亭传常满,吏卒传问,炬火夜行,昏寺不闭把臂捩腕,扣天矢誓,推托恩好不较轻重,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摘要汉末名士仲长统著有昌言,徐干著有中论。书批评汉末世风世俗,指责投机虚伪道艺不修的士风士态,倡导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笔端直指王权与现实政治。书描绘了审美的理想家园与君子形象,强调个体精神,崇尚自然与人也。是以不愠怒而德行行于闺门,不谏谕而风声化乎乡党。君子当慎独言语当谨慎行为须检点,与妻妾善与朋友信,这样才能以言行感化世俗,然最重要的是志故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徐干对大贤理想君子的人物品鉴与审美......”。
8、“.....汉末汝南许劭等人以月旦评闻名于世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当时人物品鉴专家除许劭许靖外,还有郭泰,其人物品鉴重视容貌气度言辞才性情志,开启后代魏慕名而不知实,可贱不敢正是非于富贵,可贱向盛背衰,可贱。天下学士有奸焉实不知,详不言,也窃他人之记,以成己说,也受无名者,移知者,也。俗直指门第之见士人攀爬富贵妄自菲薄等问题,可贱则对士人慕名而不求实不正视是非富贵趋炎附势的肤浅之风给予极端的鄙视,奸批判不懂装懂剽窃他人成果和自我吹嘘种虚伪学风。中论尤其关注汉末士阶层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交游之风桓灵之世,其甚者也。自公卿大夫州牧郡守,王事不恤,宾客为务,冠盖填门,儒服塞曹丕又与吴质书中评徐干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同时期王昶的戒子书......”。
9、“.....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吾敬之重之,愿儿子师之。人皆有著作传世,仲长统著昌言,国志评统每论说古今世俗行事,发愤叹息,辄以为论,名曰昌言,凡十篇。清刘熙载评仲长统之文乃东京之矫矫者,又评徐干中论说道理俱正而实。昌言中论对世俗士风审美等多有书厌胜之物的不良风气,简郊社,慢祖祢,逆时令,背大顺,而反求福佑于不祥之物,取信诚于愚惑之人,不亦误乎仲长统认为应从统治上层对不良世风进行纠正,今有严禁于下,而上不去,非教化之法也。汉末风俗批评与审美思想在昌言中论中的表现研究中国历史论文。摘要汉末名士仲长统著有昌言,徐干著有中论。书批评汉末世风世俗,指责投机虚伪道艺不修的士风士态,倡导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笔端直指王权与现实政治。书描绘了审美的理想家园与君子形人物品评之先,徐干对人物的品鉴,与此颇相契合。汉末乱世,社会动荡,人心不安......”。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