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

格式:word 上传:2023-05-07 04:42:00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修改意见稿

1、“.....庄子是通过忘却来超越现在的生活状态,达到自然与逍遥的人生境界。自然之道是道家的本根‚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天下矣。‛万物各有其道,各依道而行,人就应该尊重万物自身之道,切任其自然,安时处顺,不应该背道而行,这就是道家的‚本根‛。人怎样才能达到自然的自由之道呢庄子的办法是通过‚忘‛,从而‚游‛。庄子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分别是‚忘‛与‚游‛,‚忘‛字出现了次,而‚游‛字则出现了次。‚忘‛是手段,‚游‛是目的,通过‚忘‛来达到‚游‛。那么,‚忘‛什么呢庄子说忘年忘义忘其所受忘其肝胆忘身忘形忘乎道术忘乎江湖忘礼乐忘仁义,在神不在形,是种追求个人心灵自由的精神,禅宗的个人主体性增强了,寻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增强了。禅宗第义是不可说,说就错。弟子们问什么是禅,师傅往往提棒便打......”

2、“.....这些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荒诞,但它的实质只是说禅宗的真义不是刻意追求就能得到的,而是自然的,禅在每个人的心里,在每个平凡的瞬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有禅。禅宗强调两个维度,自然与人心,它的那些公案如春来草自青困来即眠,饥来即食担水砍柴无非妙道风不动帆不动,只有心动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本来无物,何处染尘埃等等,这些公案都是强调自然万物生生不息,自有其道,人能够顺应大道,便得自由。禅宗超越机械的外在形式,任其自然,直达事物的本质真理,由此获得种心灵的自由。禅宗强调万法由心,心里得道了便为‚得道‛,极大提升了内在心灵的能动性,坛经里说‚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真切真,万境自如如‛。这是强调个体自我内心的体悟是悟道的基础与不法门,只有自己能解放自己,自己能成就自己,其余的方法手段都是暂时与外在的......”

3、“.....禅宗的公案主要体现的都是‚超越‛与‚自然‛的精神,并由此而走向自由。禅‚游‛。庄子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分别是‚忘‛与‚游‛,‚忘‛字出现了次,而‚游‛字则出现了次。‚忘‛是手段,‚游‛是目的,通过‚忘‛来达到‚游‛。那么,‚忘‛什么呢庄子说忘年忘义忘其所受忘其肝胆忘身忘形忘乎道术忘乎江湖忘礼乐忘仁义心斋坐忘,总之忘得无己无功无名,直接同于大通。为什么要‚忘‛呢原因有大类。第大类是当时社会黑暗的原因。当时社会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片混乱,道为天下裂,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死者填沟壑者不计其数。史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弑君十,亡国十,诸侯奔走不能保其国者不计其数,其动荡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混乱,个人的力量是无能为力的,在这样的社会里,能够‚保生‛‚全生‛就非常不容易了。不能改变世界,没办法了,只能暂且忘却世界的纷纷扰扰,改变自己,以便自得其乐......”

4、“.....庄子指出很多人为了功名利禄蝇营狗苟而奔波劳累,但到头来都是场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伤于物,物于物,累于物。伯夷叔齐为了忠臣的名分而饿死,盗跖为了微小的利益而身首异处,这都是不得善终的。那些所谓礼仪制度智慧的努力,奠基于相互的不信任,相互的倾轧,人类‚机心‛过重,到头来还是痛苦的生活,所以没有意思,应该返回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值取向方面的原因。老庄持有深刻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切价值都是相对的,有无强弱长短高下祸福荣辱寿夭等等,都是相形相校而成,事物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没有永恒不变的界限,没有永恒不变的价值,那么当然就不必执著不化了。庄子里信手拈来的寓言大都讲的是这种相对主义的哲学观,大鹏飞万里,而燕雀尺就已经足够庄子到朋友家做客,朋友招待他把那只无用的鸡杀来吃了,而旷野上的树却因为无用得以保全彭祖活了百岁......”

5、“.....但上古有棵树,千岁为春,千岁为秋,不知活了多少个春秋当宰相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高官厚禄,但对于庄子就是失去自由的监狱泥鳅在水里自由自在,但人只要在潮湿点的地方就会得关节炎猿猴在树梢自由飘荡,但人在稍微高点的地方就会惴惴不安等等。这样的对比非常多,但再多的故事也只是说明此亦是非,彼亦是非,此是因彼,彼是因此,价值都是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厉与西施,道通为也就容易理解了。在这样的哲学观之下当然就不要执著于时地事人了,切最好是任其自然,这样‚生死‛‚齐万物‛,也就获得了自由。由现世的艰难与相对的价值观带来了道家自然主义的人生观,即所谓以人合天的态度,不要用人为破坏了天然之道,也就是‚无方面的缺陷是明显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尺度本身在这里是由外面提供的,是由必须达到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必然由劳动克服的那些障碍所提供的。但是克服这些障碍本身,就是自由的实现‛。也就是说......”

6、“.....单纯精神上的审美式自由并不能克服掉人类面临的实践困境,审美自由并不是把人类从必然王国带向自由王国的道路,审美救赎式的药方是片面的。恩格斯也指出‚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也就是说,自由程度来自于对外在世界的认识程度,因此单纯生命体验式的精神自由容易耽于幻想。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审美属性在释放其精神解放的自由时,它面向外在世界在实践性方面显示出来的虚幻性缺陷也是不可回避的,不能把拯救人类的希望就寄托在审美自由上。参考文献黑格尔美学第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王文锦礼记译解北京中华书局,大学中庸王国轩,译注北京中华书局,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

7、“.....绝无调和折中之余地。‛世纪年代也有主张全盘西化者提出‚假使中国要做现代世界的个国家,中国应当彻底采纳而且必须全盘适应这个现代世界的文化。‛由于中国是后发现代性国家,西方文化的优越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自信直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而在当前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我们在文化道路制度以及理论等任何方面都应有充分的自信。中国文化在心灵自由追求上的美学精神这优秀特质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扬。过去由于百多年来的物质落后,加上战争频仍,内忧外患,中国人民为了温饱而无暇整体上来实现美学化的生活。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人们为了富起来,有些急功近利追求物质财富,感官欲望膨胀,心态失常失衡,社会诚信丧失,道德滑坡,精神生态严重失调,浮躁与戾气遍布,社会整体的美学精神很弱。中华传统美学的诗意栖居精神被暂时遮蔽了或者中断了......”

8、“.....我们已经超越温饱,以追求‚美好生活‛为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国文化的美学精神,这是接续我们千百年来的生活传统,让全民重回‚美好生活‛的极佳道路之。当然,我们在此强调中国文化审美化的优越性,并不是要否定西方文化。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性与优点,西方文化有强烈自由是中国美学精神的核心范畴。朱立元先生在从中西比较看西方美学范畴的性质中曾经指出‚中国美学的范畴体系妙在个散字。‛也就是说,我们的美学还没有个中心的范畴,在‚妙‛‚味‛‚韵‛‚神‛‚境‛‚意‛‚和‛‚圆‛‚柔‛‚淡‛等众多美学范畴中,还没有个统领全部的核心范畴。这论述具有定道理,但如果从中国美学最终的价值追求来看,中国美学的中心范畴完全可以说就是‚自由‛,由自由而来的诗意生活,是中国人向往的理想。天地神人和谐相融而来的自由是中国文化的追求,也是中国人的最高境界......”

9、“.....最具有美学精神的文化,在追求天地神人的‚和合‛共存中,演绎了千百年相传的诗意栖居的田园牧歌。李泽厚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人是‚以审美境界为人生最高境界‛,这是很有道理的。整个文化的审美化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之,这种审美化特性在全世界文明中特色鲜明,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中国这种审美文化的积极意义。有人说中国人的‚乐天知命‛‚知足常乐‛道家的清静无为等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是消极的。从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来看,这种说法固然有定道理。但从个人精神状态的安适与健康来说,这种平和心态也会带给人持久的生命力与战斗力。中是什么呢关于‚仁‛,我们最熟悉的句莫过于‚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讲的是关于‚爱‛的学说。那么,什么是‚爱‛呢当我们饥饿难忍时有个面包,我们马上大吃起来,却忽然停住了,想起了自己的‚爱人‛也在挨饿,便克制住自己了,把这个面包留半给自己的爱人吃......”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15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中美学精神的体现(美学论文).doc预览图(15)
15 页 / 共 15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 内容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