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到将业绩好的合联营企业升级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如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指出,企业通过仅与其他投资者签署附期限的致行动协议方式,或只通过增派董事掌控其董事成员的任命程序,或仅从其他表决权持有人手中获得代理权等方式,以此作为判断控制的片面证据,从而随意改变合并报表范围及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将优质盈利的合联营企业升级为子公司,从而达到收购优质子公司,合并优质子公司报表,在合并报表中采用权益法,确认大额投资收益,达到增大合并报表中假控制降格子公司,防止企业随意操纵财务业绩。参考文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合并财务报表财政部会计司网站,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长期股权投资财政部会计司网站,陈朝琳,黄世忠经济下行压力下会计准则滥用新动向财务与会计,。我国企业股权投资的内涵及会计处理框架股权投资的内涵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付出对价,取得被投资方的股份......”。
2、“.....股权投资根据持有目的不同,通常分为战略性投资和财务性投资两大类。战略性投资是出于些战略性目标的考虑而长期持有的投资,如企业为了扩大规模,通过增持股权比例,或者通过在被投资方董事会中拥有足够多的席位,或在被投资方董事会派出代表等,从而可能控制被投资方,达到收购优质子公司的目的或达到与其他方起共同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方财务和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上述战略性投资在获取被投资方的经营效益的同时,也承担来自企业的经营风险。而财务性投资通常是通过在短期内低价买高价卖的方式预计经济下行,股权价格变动风险加大,企业故意将主要以出售为目的解释为预期仅会在压力情形下将股权出售,模糊了两者的界限,从而将交易性股权选择性认定为非交易性股权投资,将其特殊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类别,达到将股权价格变动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其他综合收益......”。
3、“.....经济上行,将股权价格变动收益列入利润表。第十条规定,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的股权投资从开始就指定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类别,该指定为不可撤销的指定,即该类金融资产在后续持有的期间不可以再重新分类成其他类别,并且在处臵的时候,其他综合收益不允许转入当期损益,只能转入留存收益。这种不可撤销指定约束虽然堵住了企业利用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及处臵增加当期利润的可能,但企业仍然可以绕开准则这种限制性条款,如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股权,先跨界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再通过处臵股权投资,重新回到金融资产其他类别。我国企业股权投资计量方法多样性探讨企业经营论文表等,认定投资方对被投资方财务和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故意对重大影响综合实质进行不恰当判断,将股权投资从财务性投资转变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长期股权投资,从而达到采用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
4、“.....通过对非交易性股权投资认定的曲解性解读,达到特殊指定分类的目的由表可以看出,对于划分为权益性金融资产的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有两种模式,种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种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两种计量方法的区别是,前者可以通过公允价值影响利润表的利润指标,后者的公允价值不能进入利润表,只能进入资产负债表,不能影响当期损益。对于这两种计量模式,企业并不能自由选择,因为股权投资通常不符合金融资产关于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及以出售为目的的业务模式,企业通常只能将股权投资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类别。但准则提供了条豁免规定,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的股权投资初始指定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丧失控制权,如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指出,个别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向法院提请对净资产为负的子公司进行破产重整......”。
5、“.....上市公司便不再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并将已在合并报表中确认的超额亏损转入当期投资收益,片面以破产重组即认为丧失控制权,而不考虑企业是否通过业务重整重获经营能力,有的个别上市公司则仅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签定共同合作协议,将控制转变为共同控制或仅将享有子公司的部分表决权暂时授予其他方就认定不再控制子公司个别上市公司通过修改公司的章程协议,在对子公司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情况下,减少委派董事名额,与董事会中其他成员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不再掌控其董事成员的任命程序,从其他表决权持有人中失去了代理权,不仅将亏损子公司降为合联营企业,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之外,还确认了股权处臵收益。通过这种方式,合并报表不需要确认子公司的亏损,不再体现巨额商誉,从而避免对商誉计提巨额减值,当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就会增加,减少用权益法,母公司可通过权益法确认子公司的经营损益......”。
6、“.....为了提高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指标,母公司可在综合评估控制的项基本要素时,故意曲解综合判断,或以偏概全,做出有利于自己意图的不恰当判断。根据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凡是投资方能控制的企业,都可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投资方应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取得控制,如被投资方设立的目的相关活动以及如何对相关活动做出决策投资方享有的权利是否使其有能力主导被投资方的活动等从而判断投资关系是否符合控制定义要素。企业只要判断同时符合控制定义的要素,就可以认定投资方控制了被投资方,无论投资企业持有多少股份,就可以选择将盈利企业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将亏损企业排除在合并报表合并范围之外。准则的这项规定给那些希望操纵财务报表业绩的企业提供了机会。通过调整......”。
7、“.....则投资方应将持有的股权确认为权益性金融资产。根据新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包括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及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股权投资通常不具备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因此不符合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企业持有的股权投资应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别,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进行核算。除了上述般分类标准外,准则还规定了特殊指定分类。第十条规定,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类别,通过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科目核算。这种特殊指定分类的前提是股权投资要符合非交易性标准......”。
8、“.....分别按权益结合法账面价值和购买法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而对于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则采用以付出对价公允价值及交易费用为基础确定的历史成本计量后续计量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个别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投资还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分类为金融资产的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后续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以公允价值及交易费用为基础确认的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后续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股权投资的计量方法见表。我国企业股权投资计量方法多样性探讨企业经营论文。表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框架股权投资分类强调综合性实质判断长期股权投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当公司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则投资方应将持有的股权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
9、“.....也给股权的确认和计量带来更大的复杂性,给企业滥用准则提供更大的空间。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引起监管部门财务报表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等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关注。权益性金融资产当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则投资方应将持有的股权确认为权益性金融资产。根据新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包括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及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股权投资通常不具备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因此不符合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企业持有的股权投资应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别,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进行核算。除了上述般分类标准外,准则还规定了特殊指定分类......”。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