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

格式:word 上传:2022-08-20 11:43:52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修改意见稿

1、“.....第类涉及语言交流,兩个交流者和客观世界构成个角形,每个交流者观察对方的言语行为,观察环境提供的刺激,根据观察结果做出解释,并根据环境和对方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解释和言语行为。这类可以进步区分为两个子类,其是交流双方持同种语言,我们在学习母语时经常处于这种场景其是交流双方各持种语言,每方缺乏关于对方语言的预先的知识,其实戴维森早年提出的彻底解释就是这种情况。无论双方是否共享同种语言,在这类角测量中,交流者共享客观的真的概念。在角测量模型中,包含个明显的循环。在角测量中,解释个交流者的语言需要诉诸于他的思想,而解释个交流者的思想需要诉诸于他的语言,亦即,个人的语言能力与思想能力是互为前提的。许多批评者认为,这个循环是戴维森理论的严重缺陷,实际上,这种批评基于对戴维森的基本误解。戴维森所说的思想,不是个哲学概念,而是源于自然语言的质朴理解......”

2、“.....这个网络的内容都可以称为思想。思想作为个词并非指向个稳定实体的名称。同样,语言也不是指向个稳定实体的名称。在言语交流中,方不断地尝试解释对方的言语表达式,不断地根据对方的反馈和环境刺激修订自己的解释,解释对方的表达式即解释语言。显然,我们无须假定语言是个可以单独的出现的词,它总是嵌在解释语言使用语言之类的词组之内的。旦我们不再把语言和思想视为名称,角测量中的循环就不再构成缺陷。语言关涉到对诸表达式的理解,思想关涉到诸命题态度构成的网络。在角测量中,每个交流者不断地做出关于对方的尝试性的解释,并且不断地修订先前的解释。这些解释既是指向语言的,又是指向思想,而修订意味着演化。角测量的过程可能导致交流双方各种共识的增加,例如,每方都有机会发现自己信念中的,发现对方信念体系中的合理之处,发现双方就个语言表达式的解释分歧,等等,这些发现导致解释能力的升级......”

3、“.....至于这个过程为什么导致共识增加而非共识减少,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解释依然是诉诸于进化论。这个过程既可能导致共识增加,也可能导致共识减少,而自然选择或社会选择鼓励共识增加,于是,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大概率地是共识增加。不过,角测量中确实藏着个困难。语言能力和思想能力有个明显的差别。前者是种社会性的能力,个人脱离社会以后无法显示他拥有语言能力,而后者恐怕不是社会性的,个人脱离社会以后依然拥有思想能力。角测量使得两种能力相互依赖。这意味着,个人在切断社会联系以后即丧失思想能力,这个结论与我们的常识理解相悖。由此看来,戴维森所说的思想能力恰如贝克莱所说的物,其存在与否依赖于个观察者的目光。结语在戴维森关于彻底解释的程序的著述中,可以识别出两条论证线索。第条线索是信念和意义的整体性关系,这条线索始于年的信念与意义的基础,而后在系列论文中发展......”

4、“.....第条线索是角测量,这条线索始于年的理性动物,而后贯穿于戴维森的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形而上学。信念和意义的整体性关系是戴维森由此出发的预设,脱离这条预设,种可行的解释理论无法建立。这条线索从理论前提的角度勾连语言的社会性私人性和客观性。角测量是从人类的交互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个比喻。戴维森以這个比喻描述交互活动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私人性方面获得反馈和调整,语言的社会性方面和客观性方面得到发展。这条线索从经验生活的角度勾连语言的社会性私人性和客观性在实际的言语交流中,我们需要在两种方案之间均衡取舍。在些情况下,我们会采取方案,此时,我们会说,者各持种个人言语方式,严格说来,者并不共享同种语言。作为代偿,共享的信念得以保全。这种方案破坏了语言的社会性。相比之下,方案保全了语言的社会性。双方对语句这是艘小帆船有共同的理解......”

5、“.....可以通过观察证据确定,因而也是公共性的。唯有信念是私人性的,然而,这种私人性不是说我的信念仅仅为我所知,你无法探知我的信念,而是说,信念结构是私人性的和多元化的。正是这种私人性的和多元化的信念结构,才会有诉诸社会性的必要,使得种社会性的解释理论得以可能。这个例子显示了信念与意义之间的缠绕。这者都不可观察,而这者共同决定了我对个语句的持真态度,持真态度是可观察的。信念与意义结成个整体,这个整体产生可观察的结果,但是,我们无法把观察到的结果单独地对应于信念或意义。也就是说,在持真态度信念和意义这方中,信念和意义都不可还原到持真态度,虽然者结成的整体可以。戴维森用矢量比喻这种整体生信念和意义各自作为个分量,者合起来构成个矢量,矢量作为个整体造成可观察的结果。简单地说,被阐释者的持真态度是由信念和意义构成的矢量。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

6、“.....戴维森主张,以信念填补私人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缝隙。就第种威胁而言,戴维森主张,个人言语方式优先于语言,理解概念优先于意义概念。意义与信念的缠绕和析出当两个人就个语句产生分歧时,这种分歧既可以解释为意义分歧,也可以解释为信念分歧,持真态度意义和信念这者以这种方式相关联。在可观察性的持真态度中解析不可观察的意义信念就要分为这两种情况,有可能是意义分歧导致的差异,或者是信念分歧导致的差异。例如,我见到艘大帆船驶过,而你说,这是艘小帆船。这个语句被我视为假,而被你视为真。为了解释分歧,有两种候选方案方案,你我对大帆船小帆船这两个词的理解不同,当我使用大帆船词的时候,你使用的是小帆船词,也就是说,你的小帆船恰好意指我的大帆船。分歧关乎意义,而非关乎信念。方案,你我对大帆船小帆船这两个词的理解相同,而你把大帆船误判为小帆船,你的信念是的。分歧关乎信念,而非关乎意义......”

7、“.....拉姆塞的方法包含着个隐含的预设。拉姆塞必须预设,他的被试在赌博中的偏好是合理的,惟其如此,他的计算才行得通。那么,合理与否如何确定呢在拉姆塞的语境中,合理即符合拉姆塞设计的决策模式。简单地说,拉姆塞预先假定了解释者和被解释者拥有共同的决策模式,只不过被解释者的决策模式中的两个关键参数主观概率和主观效用,不为解释者所知,而拉姆塞方法的目标即根据被解释者的行为表现倒推出这两个参数。于是,拉姆塞需要回答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凭什么假定被解释者拥有这个决策模式拉姆塞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想的最好的回答是诉诸于进化论。在人类个体中,些个体拥有这种决策模式,自然选择或社会选择的进化过程鼓励这种决策模式,于是,我们观察到的被解释者大概率地拥有这种模式。如上结论可以移植到戴维森的解释理论中。戴维森的宽容原则预设了被阐释者的行为是合理的,然而......”

8、“.....却没有说明为什么这种预设行得通。同样地,诉诸于进化论,我们可以得出个可信的解释自然选择或社会选择的进化过程鼓励宽容原则,于是,我们观察到的被解释者高概率地符合宽容原则。客观性与角测量如前所述,在语言交流中,当双方就个语句产生意见分歧时,我们既可以把分歧的原因归结为信念分歧,也可以归结为意义分歧。戴维森认为,关于如何归因,并没有严格的原理和规则可循这是个均衡考虑的问题。归结为信念分歧的好处是,解释理论的形式条件得以保全。这是因为,戴维森的解释理论以塔斯基式的语句为载体,被解释者的语句与解释者的语句结成对子,每个对子中的两个语句真值相同,放弃信念重合而坚持意义重合保障了配对成功。作为代价,宽容原则受损,因为我们必须把个不合理的信念赋予方。相反,归结为意义分歧的好处是,宽容原则得以保全,我们无须赋予方不合理的信念。作为代价,解释理论的形式条件受损......”

9、“.....在些情况下我们会牺牲信念重合,在另些情况下我们会牺牲意义重合,两种情况都是常见的。后种情况的频繁发生意味着,在语言交流中,双方对语言表达式的理解经常出现分歧。当双方运用同种语言交流时,表面看来,双方在说同种语言,实际上,各自表达种个人言说方式。据此,戴维森得出个令同行惊异的结论语言就许多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所设想的那样,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个人言说方式。这个结论基于种关于语言的质朴理解所谓同种语言,是指同种说话方式,即个共同体的诸成员共享同套语法规则语义规则语用规则等等他们彼此共享生活形式,由此保证共享规则体系,并进而保证共享说话形式。然而,每个成员的说话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所谓的大家共享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戴维森认为,我们使用语言的唯义务是通过如我们所期望及意向的那样被理解。那么,在排除了以上意义的语言后,各自进行言语交流时......”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14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14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 内容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