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

格式:word 上传:2022-08-20 11:24:10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修改意见稿

1、“.....斯圣真弗著,故其检括贵广。此论治论学两者途殊,要未始不共贯而互为用也。思想的旨趣是要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要,故贵广,而政治则是防闲当严,者渐于不能相容,尽管最初的设计本身是共贯而互为用,但分离亦是种趋势。这段文字虽出自晚明,但深刻地道出了政治与思想互不相容的根本原因。在台阁文化体系中,道德与文章是体的,但这种体化的设计还是在现实面前崩坏了,破坏的力量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台阁文化的工具论造成的。顾清道德文章不可出于论对学术分裂的现实做出了深刻分析,认为道德是人之所由共,我之所心得的伦,完全发自内心,而现实中,道德却被视为垂世立教的教化论,成为实行统治的工具。工具化的道德必然丧失存在的本根,陷于虚伪化的境地,昭示了政治统下完整性的破灭。文学也应是得之口,宣之于心,但在台阁体制下的华国润身论也将文学工具化了,方其为文章也,未尝不言道德矣。顾为文章而及道德......”

2、“.....道德与文章离析为,文章也只是剪采以为花,形色虽似而精神生意索然矣。他敏锐地认识到,道德文学从政治统的整体化中分离出来,实质上源于道德失去了本质特征而陷于工具化,在儒学本真意义上提示了明代学术分裂的必然性。理学思想高广但不能实用,文人则离道而言文,故而受到礼法之士即政治家的厌薄。顾璘赠别王道思序学道务虚,学文务奇,其究至于荡人心伤国体,非细事也。建立在世用论基础上的国家主义文学观念逐渐受到怀疑,作为台阁文学思想基础的理学也遭到虚伪和不切实际的批评,台阁文学的政治模式开始动摇,以道德政事文章者统的学术系统开始受到怀疑和批判。随着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的变化,突破思想控制的冲动越来越大,并形成了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理学内部的变化,陈献章的主静之学如吴中派从知识体系的边缘寻找对正统的突破......”

3、“.....气节文章对整体化学术的突破弘治正德以来,郎署文学崛起于文坛,以复古号召天下,打破了台阁文学统天下的局面。但复古文学的意义不仅止于文学,更为突出的是打破台阁道德文章政事统的局面,表现在个方面是反对理学,抨击虚伪化道德是以对文学情感的重视和对既有规范的挑战冲决了以政事为中心的文学体系是以激昂的政治热情对抗旧有政治格局政治理念官僚风习,以气节著称于世。至此,体化的学术分裂为气节文章。彭黯欧阳恭简遗集序弘治时,主上右文,图理甚盛,是以鸿藻之客石画之夫,翔起南北,蔚乎龙兴而云蒸也。这种右文局面无疑激起了士人的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抱着献身精神,投身现实政治。政治上以风节自砺,显然与台阁文学政治上的宽博务为优容甚至明哲保身不同文学上以敦朴道古为标志,也与台阁文学的雅正雍容不同。学术的虚浮化导致政事失衡,而新的学术形态如气节文章又不为人所信服......”

4、“.....分裂的学术话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批判,主要有个方面第,倡导实学以纠正政事论及文辞论的不足第,对气节进行反思和批判第,以学术内涵弥补文学的不足第,道德论的提出,以良知为中心对学术进行重新建构。王廷相石龙集序云何谓尚,明道稽政,志在天下是也。明道而不切于政则空寂而无实用,稽政而不本于道则陋劣。故其见诸文者非道德之发越,必政事之会通矣。夫今人之刻意模古,修辞非不美也,文华而义,言繁而蔑实,道德政事寡所涉载,将于世奚益这里所说的政事已不同于台阁的政事论,而是以理道为中心参与改造政治,使政治脱离陋劣。在这个意义上,文学也必须依附于道德政事。张时彻潘笠江先生文集序论仕与学相须以为体天地之撰,类万物之情,穷古今之变,则德义之经,藻润政治,鬯达性灵,非此则其道无繇也。王慎中是嘉靖间讲求实学的代表人物,对官员以文事为高的现象表示不满,寄道原弟书提出宜立定主意......”

5、“.....而文学之徒虽能出于政事之上,但徒陷于自足,无实政之能,为人所讥切。更进步,王廷相将政事的笼统提法改称实学,送泾野吕先生尚宝考绩序士惟笃行可以振化矣,士惟实学可以经世矣。实学源于道义之心,身心俱化,凝而为我,故能游心淡泊,甘守贫贱,出则能独断内凝,动中几会。这些主张开启了嘉靖以来的实学思潮,既是复古思潮的深化,也是思想界运动的必然结果。对于复古派单纯讲求文学气节而言,不啻是剂清醒药。前子多以刚直敢言气节不屈闻名当代,这在尊崇气节的明代得到了很多赞美之词,徐祯卿与朱君升之叙别士之贵于世者有其上志节,其次政业,最下者文技。从世用角度将士人承担总结为个方面,以志节为首,而不是道德。焦竑原学将分裂后的学术分为种类型,有清虚之学义理之学名节之学词章之学。单列出名节之学,正是对弘正以来学术新变的总结。名节气节不仅是种道德和政治行为,更被上升到学术的高度。但不可否认......”

6、“.....弘正以来,名节之士往往为气所使,不能通时之变,甚至有些浮靡燥进之习。时刚愤激切,固名于当世,称于后人,然于事无补。士人因此遭遇坎坷,久滞下僚,有终身不得用者,有久而后用者。夏良胜答李空同书夫天下士之所以自立曰德,惩忿窒欲,德之修也。忿者,恨也,必不平也。若欲岂必是贪欲,有不平则忿忿,心炽则欲上,人忿欲行而德罔滋美哉,认为愤怒的情绪必导致德性修养偏乱,这是儒家个体修养论很重要的面。讲求气节当然有积极的意义,刚毅与俭邪柔媚根本是两种品格,但不可否认,刚毅亦有陷于不平愤恨,英气害事之弊。这种分裂学术的形态对旧有秩序形成强烈冲击,对虚伪化道德及政治中的保守态度有定纠正作用,但却以比较粗陋的激愤形态为主,无法形成学理化学说,只能依附于道德和政治而存在。就道德而言,复古诸子的道有陷于日常万物之具体的可能,失去了对道的本质属性的体认,所谓沉溺气骨,乐随色相......”

7、“.....其高者则激昂于文章气节之域,而其下者则遂沉酣濡首于蚁膻鼠腐之间。即是针对士人沉溺于文章气节的批判,文章气节作为复古文学的两个支撑点,在唐顺之看来居然毫无意义。就政治而言,复古诸子皆被政治抛出,失去了依附。这样来,气节文章之学便成为无根之学,无法形成系统的学理化的学术话语。有鉴于复古文学流于形式和模拟肤浅之弊,后子开始提倡以学问补文辞之不足。李维桢从经史子集学术分类方式入手分析了集部之学的特点,认为辞林不应单指文辞,代而下,经史子故不易作,复不恒作,而辞林归于集,滥恶日滋甚,实则集之名晚出,而其用视经子史为最繁,其体视经子史亦无不有,以其用繁也,故辞林应涵括部,即辞林者,不越经史子集部矣。他在辞林人物考序中指出昔者孔子科,文学言语与德行政事各效其长,令词林部集与经子史各诣其胜,合固双美,离不两伤。彼隅之士,分畛域,立门户者爽然自失,孜孜然学如不及......”

8、“.....方面他承认部各诣其胜,合固双美,离不两伤另方面,分门立户,各不相及,也是隅之见,需要以学问入辞林,提升辞林的内涵。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顾璘也提出了学分为的问题,赠吕泾野先生序文从文辞经义道学的分裂谈起,指出文辞之弊在务华失实,不能底于大义经义破裂圣学,徒为口耳之具道学失实失己,走上立异尚新之途。他的论述中没有提到政事,代表明代学术思想发展的个新动向。从早期对政事的强调,到将政事臵于视野之外,显示人们对政事的回避疏离态度,政治不再是学术话语的中心。刘元卿明贤书宗解序夫执经程士,匪定于,斯王制弗信,故其防闲当严。谈经论道者匪极其趣,斯圣真弗著,故其检括贵广。此论治论学两者途殊,要未始不共贯而互为用也。思想的旨趣是要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要,故贵广,而政治则是防闲当严,者渐于不能相容,尽管最初的设计本身是共贯而互为用,但分离亦是种趋势......”

9、“.....但深刻地道出了政治与思想互不相容的根本原因。在台阁文化体系中,道德与文章是体的,但这种体化的设计还是在现实面前崩坏了,破坏的力量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台阁文化的工具论造成的。顾清道德文章不可出于论对学术分裂的现实做出了深刻分析,认为道德是人之所由共,我之所心得的伦,完全发自内心,而现实中,道德却被视为垂世立教的教化论,成为实行统治的工具。工具化的道德必然丧失存在的本根,陷于虚伪化的境地,昭示了政治统下完整性的破灭。文学也应是得之口,宣之于心,但在台阁体制下的华国润身论也将文学工具化了,方其为文章也,未尝不言道德矣。顾为文章而及道德,非以道德而发之文章也,道德与文章离析为,文章也只是剪采以为花,形色虽似而精神生意索然矣。他敏锐地认识到,道德文学从政治统的整体化中分离出来,实质上源于道德失去了本质特征而陷于工具化,在儒学本真意义上提示了明代学术分裂的必然性......”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27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5)
15 页 / 共 27
预览结束,还剩 12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