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刑事政策制定和刑事立法的科学预见度。如果说在刑法之中研究刑法,涉及刑法学研究的精度,那么,在刑法之外研究刑法则涉及刑法学研究的广度,而在刑法之上研究刑法则关系刑法学研究的深度。在刑法之中研究刑法,是我国刑法研究的传统优势,而在刑法之外和在刑法之上研究刑法则是我国刑法的薄弱环节。基于这种多方位立体思维,储槐植教授提出了刑事体化的构想。在他看来,刑事体化的基本点是,刑法和刑法运行出于内外协调状态才能实现最佳社会效益。实现刑法最佳效益是刑事体化的目的,刑法和刑法运行内外协调,即刑法内部结构合理横向协调和刑法运行前后制约纵向协调,是刑事体化的内涵。刑事体化构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更新观念。更新观念的核心问题在于科学地认识犯罪规律,承认犯罪源于社会矛盾这基本犯罪规律,承认犯罪与社会同在,社会矛盾的深度与广度同犯罪数量与质量成正比,犯罪率变动不是检验刑罚效用的唯标志......”。
2、“.....调整结构。合理的刑法结构是发挥最优刑法功能的前提。刑法结构调整的任务具体包括重筑刑法堤坝,强化刑法基础。即改变我国现行刑法的以道德•行政为堤坝的刑法基础,把我国刑法建立在行政•道德基础之上,以行政制裁为首要刑法堤坝,防止出现犯罪增长刑罚加重,犯罪再增长刑罚再加重的恶性循环。协调罪刑关系。合理的罪刑关系或称罪刑比价应当以公正为基础,同时包含罪犯矫正难易程度以及社会治安形式。罪刑公正标准应当类型化侵犯人身与公共安全的犯罪侧重人身刑即生命刑与自由刑,侵犯财产与经济活动的犯罪侧重财产刑即罚金刑和没收财产。调整刑罚结构。我国现行刑法以自由刑为基础的刑罚结构符合我国国情,存在的问题在于财产刑与生命刑的比重失调。限制死刑和增加罚金刑应当成为我国刑罚结构调整的重点。完善机制。我国现行刑法运行只受犯罪情况的单向制约,而健全的刑法运行机制应是双向制约犯罪刑罚←行刑效果......”。
3、“.....在以自由刑为刑罚结构基础的国家,刑罚的效能主要由监狱矫正场所的效能来体现。刑法运行必须迅速准确地接受监所职能效用的信息反馈,并作为调整刑事政策改革刑罚制度乃至刑法结构的重要依据。遵循这样种多方位立体思维主导下的刑事体化范式,多年来,储槐植教授不陈兴良刑事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中国法学陈兴良刑事法治的理念建构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鉴监狱学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蔡琼,周详学科规训制度与刑事体化科技进步与对策学科规训下刑事法学科知识的分立整合及其路径关键词学科分立整合路径刑事体化内容提要学科原是教育学的个概念,福柯揭示了学科包含的规训与权力的实质,使其成为批判现代知识生产体系的话语工具......”。
4、“.....要受到学科制度的规训,遵循权力知识的存在规则。刑事学科制度界定了刑法知识生产的场域,决定着刑事法人才的培养和学术职业样式,规定着刑法知识生产的模式。在权力学科规训下,刑事法学科产生,并经历分立整合的嬗变过程。同时,刑法知识的生产被围囿于各个刑事法学科之中,难免自我满足和自我封闭。鉴于刑事学科的这种现状,有学者提出刑事体化思想,强调刑事学科之间的融合,主张整体化跨专业的研究,从而针对犯罪现象提出全面深入的原因分析和有效合理的对策措施,更深刻地理解刑法学的法条法理,真正认识诉讼程序的价值和应用,为决策者立法者司法者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持,推动刑事法治的进程。刑事法学科知识的产生分立与整合从定的意义上讲,学科也是知识储存的方式。因此,知识的发展和知识观的变化也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发展和变化。与知识发展变化相对应,从历史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学科的发展也大体上经历了从前学科到学科......”。
5、“.....再到反学科的过程。前学科阶段的知识状况是朴素的整体性在整个近代化的发展阶段,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分化,大量的学科也随之从古代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在学科分化的同时,学科的综合化也在酝酿发展过程之中。世纪学科发展的趋势之,是在高度分化的同时进行高度的综合化,它表现为大量的交叉学科和横断学科的出现。在新的世纪,知识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增长点是在学科之间的边界点上出现了新的知识领域,使得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二是出现了大量的新的以整体性面貌呈现的知识领域,它需要从多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加以研究,而这样的知识领域很难归入到传统的学科范畴之中。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女性问题城市问题,等等。这发展趋势,可分化而成,如刑法学分化为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等二是刑事学科与其他刑事学科或刑事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成,如犯罪学与社会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犯罪社会学等......”。
6、“.....不仅使刑事学科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这些刑事学科本身又具有学科群的特点。接下来是刑事学科的整合。到了世纪后期,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西方学界逐渐意识到刑事问题研究的多层次多学科性。多层次性主要对应的是刑事学科群的内部结构问题多学科性主要对应的是刑事学科群的外部结构问题。意识到刑事问题的多层次性使得西方学界更多更为自觉地关注各刑事学科的联系及刑事学科的整体关系模式,即刑事学科群的结构。当今西方刑事学科群大致包括了犯罪学刑法学刑事程序学刑事侦查和证据科学犯罪心理学刑事哲学外国刑法和比较刑法学等等。只有密切的组织上有保障的合作,才能期望刑法和犯罪学与其相邻学科,适应纷繁复杂和瞬息万变的社会要求。为了克服专业的片面性,实现各部分的有机统,李斯特大力倡导刑法的刑事政策化,主张将刑法学研究从狭窄的法律概念中解放出来......”。
7、“.....并提出了建立包括刑事政策学犯罪学刑罚学和行刑学等在内的整体刑法学的主张。整体刑法理念的框架是犯罪刑事政策刑法。依据犯罪态势形成的刑事政策,它又引导刑法的制定和实施,这样的刑法便可有效惩治犯罪。在这三角关系中,李斯特倚重刑事政策。甘雨沛先生曾提出,成立个具有立法论适用解释论行刑论刑事政策论以及保安处分法的全面规制的全体刑法学。从刑法整体来说,单是依实体法本身的规定或依实体法作出的判决裁定本身,不能完成刑法的整体性或全体性,当然也不能达到刑法的任务目的,还需要有个使之实现的过程手续或方法,这就必须有刑事诉讼法的助成。为了达到刑法的改造教育目的,也必须有行刑法领域的监狱法的措施来保证。为了彻底地准确地揭发和侦查犯罪以及正确认定犯罪,还需要有侦查学法医学等的助成。这些都属于刑事法的范围。据此,刑事法可称为全体刑法。句话,凡有关罪刑的规定者均属之......”。
8、“.....储槐植教授主张,我国刑法学研究应当突破单向片面孤立和静态思维模式,确立由刑法之中研究刑法在刑法之外研究刑法和在刑法之上研究刑法组成的多方位立体思维。在刑法之中研究刑法,即就刑法论刑法的规范解释学,是刑法研究的基础以用反学科这概念来表述。学科发展的般轨迹为从无到有,由有而分,分久必合。刑事学科的发展也不例外。我们先看刑事学科从无到有。现代意义上的刑事学科产生的标志是切萨雷•贝卡利亚于年出版的论犯罪与刑罚书。该书为贝卡利亚的成名之作,奠定了他的刑事古典学派鼻祖地位,并对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刑事学科的有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分化的可能。仔细阅读论犯罪与刑罚,就会发现,该书实际上将后来分化出来的犯罪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政策学等学科中的诸多重要内容以思想的形式熔炼于炉。我国古代唐朝以前包括唐朝的刑法学是无所不包的大刑法学......”。
9、“.....有关刑法的基本理论刑事政策诉讼程序刑事技术刑罚执行及刑法史等均纳入刑法学研究视野,其研究方向大体包括刑法观念研究注释研究及历史性研究。那时,刑事科学仅由刑法学门学科构成。再看刑事学科的分化。随着学科的发展,尤其是法学的发展,刑事学科逐渐分化成若干个独立的学科。然后,各刑事学科经历了个继续分化及内部建设时期。首先是刑法学。杰里米•边沁费尔巴哈等在刑法学方面作了进步的深入研究,刑法学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地位。然后是犯罪学。其产生的标志性著作有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菲利的犯罪社会学和加洛法罗的犯罪学。接下来,犯罪学的建立,为刑事政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真正使刑事政策成为门学科的,是李斯特。在经验人假设的基础之上,李斯特引申出其刑事政策思想,从而使刑事政策之发展进入到个科学的阶段。经过考察,我们发现,刑事法学科的形成最初渊源于刑法学的分化。以我国为例,唐朝以后,大刑法学开始分化......”。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