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时沿江堤防保障着扬州市国民经济设施居民 和广大农田的安全。举凡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均体现了对长江的综 合利用,与长江有着极为密切的依赖关系。 防洪及河道整治工程 扬州市堤防工程经过长期不断的建设,已有长江干堤堤防约,在抵御历次长江洪水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年年两次大洪水后,在中央与地方政府 的共同努力下,对扬州市江段岸线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建设,长江江堤经 加高加固后均达到了长流规的防洪标准,为该地区的防洪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程河段镇扬河段的治理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阶段年,局部整治工程时期 二十世纪年代初由于镇扬河段河势不稳定,河势演变剧烈。为了维护镇扬河段 的稳定,曾对都天庙和畅洲头等处实施抛石护岸工程,但工程量不大,工程效果不太 明显。二十世纪年代为了抑制六圩弯道及和畅洲汊道江岸崩退......”。
2、“.....六圩大运河口附近丁坝及加固工程。上述工程 对六圩弯道的剧烈崩岸起到了定的抑制作用,但难以控制和畅洲左汊年代中后期 发展的态势。二十世纪年代中后期,世业洲左汊开始发展,六圩弯道的崩岸向下游 发展,和畅洲左汊持续发展而致岸线崩塌,右汊萎缩淤积特别是和畅洲南缘边滩淤宽, 以及征润洲尾淤积下延等,造成镇扬河段不稳定的主要方面,已经给沿江国民经济各部 门的安全生产和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第二阶段年,期整治 二十世纪年代初,六圩弯道岸线崩退严重,和畅洲左汊急剧发展,右汊逐年淤 积萎缩,已危及到右汊大港港区谏璧电厂大运河等重要工农业设施的安全生产。为 此国务院年以国函号文批复国家计委报送的关于长江下游南京镇扬河 段整治工程意见的报告,镇扬河段的治理开始走上了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的轨道。经过 十年治理,总计新建护岸长度,加固护岸长度,加固丁坝条,抛石方 量万方......”。
3、“.....期整治工程实施后,镇扬河段剧烈演变的 河势开始得到初步控制,六圩弯道的强烈崩岸受到抑制,和畅洲左汊急剧扩展的速度显 著减缓,左汊分流比的年增率由个百分点减少为个百分点,期工程达到了预 期目的,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整治工程于年月通过国家验收。 第三阶段年,二期整治 期整治工程实施以后,镇扬河段特别是和畅洲汊道发展趋势并未完全得到控制, 左汊分流比年增率又开始增加,年分流比年增率又达到,为巩固期 整治工程成果,经水利部批准实施了镇扬河段二期工程整治,其中包括新建护岸长度 ,加固护岸长度六圩弯道加固工程及和畅洲左汊口门控制工程等。目 前工程已陆续实施并基本完成,和畅洲左汊分流比有所下降,其左汊分流比不断发展态势略有控制,六圩弯道岸线崩退情况有所好转,工程已初见成效。 河段航运和航道情况 六圩弯道平面弯曲,南侧龙门口下有定易洲边滩征润洲边滩......”。
4、“.....上下行深水航道偏左侧岸线,上行小型船舶特定航路靠定易洲边滩,六圩附近有 扬州港码头,下首六圩河口是京杭运河新开挖的江北出入口,通向苏北水网。焦山水道 下端和畅洲头附近航道弯窄,最窄处槽不足,为单向控制段。焦山水道以下 主航道为和畅洲右汊,为丹徒直水道,航路微弯,谏壁太平洲头段上下深水航道居中, 上行小型船舶推荐航路靠北靠侧。据最新船舶流量观测表明,能见度良好情况下,日 平均船舶流量为艘次。船舶流量高峰为每天时,时次之。随着长江江苏段 船舶定线制的贯彻实施,船舶流量将会有所增加。另外,从近两年的交通安全状况来看, 年平均般及以上事故件数为件,其中枯中洪水期发生的事故比例分别占 ,从时间上看,白天夜间发生的比例则为与。 水生态环境状况 水环境 根据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年月公布 的数据显示......”。
5、“.....本段潮位特征值可参考上游北固山潮位站和下游三江营潮位站见表。本段最 高潮位通常出现在台风天文大潮和洪水期两者或三者遭遇之时。 表北固山和三江营潮位特征值统计表 站名最高潮位最高潮位发生时间最低潮位最低潮位发生时间最大潮差最大潮差发生时间 北固山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三江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径流泥沙特征 工程河段主要受径流作用影响,大通至工程河段主要支流北岸有巢湖水系入汇, 南岸主要有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入汇,总量仅占大通站的,故本河段的来水来沙 特性可引用大通站水沙统计资料来反映。大通水文站流量泥沙特征值见表。 从来水来沙的年际变化来看,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出现丰水多沙和中水中沙年的 组合较多,七十年代的出现了三次来小水少沙年,八十年代上半期出现大中水多沙年,进入九十年代后,连续出现大水小沙或中水小沙年......”。
6、“.....近十年来,长江连续出现几次大水,年洪峰流量为 ,年洪峰流量出现,年洪峰流量达,年洪峰 流量达到。从来水来沙的年内分配看,大通水文站年内来水来沙主要集中 在汛期,水量约占全年的,沙量约占全年的,沙峰般略滞后于洪峰。 悬移质泥沙多年平均中值粒径为,推移质泥沙多年平均中值粒径为, 大通水文站来水来沙年内分配见表。 长江下游河道的水面比降较小,南京至镇江之间的长河段多年平均为, 洪枯水期平均分别为和,同时,比降和含沙量均有随流量增 加而增大的特点。因此,在流量较大的洪水期,由于比降和含沙量均较大,河道冲淤变 化也较大。 气象特征 本河段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主要为镇江市,北岸主要是扬州市。该河段位于北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左右,月 份该地区台风活动频繁......”。
7、“.....极易遭遇台风侵袭,构 成台风暴雨。降雨量的年内分布是春季月占夏季月占秋季 月占冬季月占。 表大通站来水来沙年内分配统计表 月份 流量多年平均输沙率多年平均 含沙量 多年平均 年内分配 多年平均 年内分配 月年平均 备注流量根据年资料统计输沙率含沙量根据年资料统计。 表大通站流量泥沙特征统计表 项目特征值发生日期统计年份 流量 历年最大 历年最小 平均洪季流量 平均枯季流量 多年平均 含沙量 历年最大 历年最小多年平均 输沙量 历年最大 历年最小多年平均 河道演变分析 扬州市邗江区李典镇渔船避风港口航道疏浚采砂工程位于镇扬河段和畅洲左汊北 侧人民滩的倒套内部水域,工程河段河床演变重点分析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简要分析 六圩弯道和大港水道......”。
8、“.....早在多年前,长江口新三角洲就已初步形成,当时河流的潮 区界远在九江附近,潮流界在芜湖。采石带,镇江扬州以下河口江面宽阔,水流分 汊,主流南北摆动不定,经过历史上的长期演变,河口总的发展趋势是江面缩窄,水深 增大,主流南偏及河口向下延伸。由于河枯缩窄,水流集中,水深增大,造成径流作用 相对增强,潮波作用减弱,因此潮区界从九江下移到大通附近约下移,潮流界 从芜湖下移到江阴附近下移。 镇扬河段的历史演变可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海湾时期经泥沙淤积,海岸线 后退形成嗽叭形河口时期镇扬河段形成初期,河口继续向海域延伸,沙洲罗列, 汊道纵横镇扬河段造床时期。 秦汉以后,宽阔的江面开始束窄,经过几次较大的南北往复摆动,到隋唐时期, 河道基本形成。 仪征水道自年有测图以来,虽然上游龙潭水道历经了由顺直段变为弯道的急 剧演变过程,但陡山节点具有良好的导流岸壁......”。
9、“.....水道的进 口控制条件较好,在演变过程中,水道变化不大。十九世纪中叶,镇扬河段平面形态已经形成汊道段与单弯道连接的雏形,世业洲 完成了与百新洲等江心洲的合并,七里洲并向右岸成为现在龙门口的岸滩。世业洲左右 汊汇合弯道凹向南岸金山和镇江港至象山焦山进入和畅洲汊道。当时和畅洲汊道包括 小刀洲长生洲高家沙等大小沙洲,由此构成支汊交织的多汊河道。 上世纪三十年代,世业洲兼并青沙洲后基本定型,左右汊汇流后的水流顶冲瓜洲直 至六圩段,形成凹向左岸的六圩弯道右岸征润洲则不断淤涨,其边滩开始向镇江港发 展。江心洲沙洲呈现大规模的并岸和并洲过程,小刀洲和长生洲并入左岸,使河道束窄 ,左岸河漫滩上留下数条凹头形废汊,和畅洲仍包含众多沙洲,但总轮廓已形成。 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世业洲汊道处于相对稳定,但两汊汇合后水流顶冲点下移......”。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