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国土空间规划资源保护与利用区域发展和社会经济宏观布 局提供依据。 地质环境安全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关键问题 不论是汶川玉树和还是舟曲的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都是在 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的破坏后,在灾区恢复重建时,寻找具 有地质安全的和定水土资源保障的城镇恢复重建和民宅恢复重建用地,以保证 当地居民的安居乐业而开展的。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以灾后重建安全第,而造成 灾害的主要问题是地质环境问题,因此,地质安全评价就成了汶川玉树舟曲 这三次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关键问题。 地质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载体,为人类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空间,而且它是具 有国土资源特色的......”。
2、“.....也是人类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人类活动离不开定的自然环境,且与地质 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在我国,随着科技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开 发利用和改造地质环境的规模强度速度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受到的影响和 压力与日俱增,地质环境问题日显突出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开挖和加载,破坏了 地壳表层的力学平衡,使工程设施产生沉降位移失稳,有些地区还会产生采 空区地面塌陷以及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过量抽取地下水造 成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引起了地面沉降和岩溶塌陷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排出 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在内的大量废弃物, 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特别是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舟曲泥石流 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惊中外。 这些地质灾害或地质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 要因素之。今天......”。
3、“.....地质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承受能 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从安全的视角重新认识和评价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安全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个基本点 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复了个区域规划,并升为国家战略,这 个区域包括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江苏沿海横琴新 区辽宁沿海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 的影响和压力必将大大增加,这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它包括需要和限制这个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全 体人民的基本需要,而维护地质环境安全正是人们的种基本需要,同时也是对 重大地质环境问题的强制性限制。实现地质环境安全,既要使地质环境能够提供 给经济社会必要的安全空间......”。
4、“.....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所以说,地质环境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个前提和基础,可持安居乐业。为此, 年月底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建了灾后重建规划研究组,按照国家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需要,全面收 集利用各重灾县已有地质资料,开展四川省个极重灾县地质安全评价水土 资源保障程度论证以及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估,为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地质 安全与水土资源保障方面的科学依据。 评估的基本思路是以灾后重建安全第水土资源保障为前提,遵循自然地 质环境规律和地质安全相对性的原则,首先从地形地貌活动断裂和区域地壳稳 定性地质灾害危险性特殊不利的地球化学背景等方面,做出灾后重建规划的 地质安全评估其次......”。
5、“..... 地质安全性评估分三个步骤,第步按照票否决原则,划分不宜建 区。选择地形坡度地表高程地质灾害活动断裂斜坡稳定性特殊不利 地球化学背景等指标,对评估区符合条件的区域直接划为不宜建区,其余区 域化为可能的建设区。第二步,在可能的建设区进行地质安全性评估, 选择地形地貌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斜坡稳定性等评价指标, 按照取差原则进行评价,将可建区划分为相对安全区次安全区和不安 全区。第三步对提高安全性的治理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将不安全区 划分为次安全区和不安全区。 主要结论是个重灾县总体上地质安全性较差。县乡镇场址 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沿革选择出来的,除个别城镇需要异地建设外,经过地灾治理 大多数乡镇场址是可以恢复重建的。主要建议开展活动断裂详细勘查与 评价,确定活动断裂带位置,厘定断裂两侧的避让距离,制定相应的建筑物抗震 标准......”。
6、“.....加强监 测预警。最大程度减少强降雨和余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土地资源稀缺。山区部分乡镇人口严重超出 了土地资源承载力,应在灾后恢复重建中调整产业结构,限制人口数量。山 区城镇恢复重建,合理避让活动断裂和地质灾害,给活动断裂和地质灾害留有 定的缓冲地带,灾后重建必须严格控制乡镇的规模。对学校医院等重要建筑要 适度提高建筑设防。 主要成果有四川省重灾区灾后重建规划地质安全性与水土资源保障程度 评估总报告和附图册张重灾区县市地质安全性与水土资源保障 程度评估分县报告套,各分县报告分别附图幅汶川地震灾区土地利 用规划地质安全性评估报告套,包括汶川地震灾区土地利用规划地质 灾害易发性评价分报告汶川地震灾区土地利用规划活动断裂和区域地壳稳 定性评价分报告和附图张。此外......”。
7、“.....提交中科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组使用。 玉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年月日时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级地 震,震源深度约公里,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至月日时,玉树地震 死亡人数已多达人,失踪人,受伤人,其中重伤人。月 日国务院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玉树地震灾后恢 复重建工作方案。 按照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部署,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评价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青海省等参加单位共同协完成。资源环境承载 能力评价是国家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其主要任 务是对地质灾害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和隐患工程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进行 综合评价,提出适宜重建的地域范围......”。
8、“.....共个灾区县个乡镇。其中, 青海省个县个乡镇,四川省个县个乡镇。土地面积,受灾人 口人。 评价依据玉树地震灾区资源环境的基本特征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变化的 基本判断,得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适宜重建地域范围评价的核心结论是 重建方式就地重建,局部避让,积极设防科学规划。 人口分布小集中大分散。 重建分区生态保护区适度重建区综合发展区。 战略布局全区总体保护重点城镇建设适度复合发展各地特色分 工。 其中,地质环境方面的认识是地震加剧了局部地区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应采取充分避让积极设防的措施解决由此带来的不妄全问题......”。
9、“.....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