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压灾害主要表现为采场顶板大范围垮落陷落和冒落,采空区大范围垮落或陷落,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的冒顶片帮等。岩体的地压活动造成巷道片帮和冒顶,将直接造成巷道内人员的伤亡,破坏巷道内的设备设施,破坏正常的生产系统,破坏巷道等。在地下采矿生产活动中,最常发生的事故是冒顶片帮事故。冒顶片帮是由于岩石不够稳定,当强大的地压传递到顶板或两帮时,使围岩遭受破坏而引起的。随着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工作面空顶面积逐渐增大,顶板和周帮矿岩会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发生种变形,以致在些部位出现裂缝,同时岩层的节理也在压力作用下逐渐扩大,如果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不当,就可能形成顶板岩的冒落。这种冒落就是常说的冒顶事故,如果冒落的部位处在巷道的两帮就叫作片帮。冒顶片帮大多数为局部冒落及浮石引起的,而大片冒落及片帮事故相对较少,因此,对局部冒落及浮石的预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产生冒顶片帮的地质因素有岩性风化作用地下水软弱结构面岩体结构类型......”。
2、“.....采矿方法不合理,采掘顺序凿岩爆破等作业不妥当,是导致此类事故的重要原因。缺乏有效支护支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等是造成此类事故的另重要原因。般在井巷掘进中,遇有岩石情况变化,有断层破碎带时,如不及时加以支护,或支架数量不足,均易引起冒顶片帮事故。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冒顶事故中,大部分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砸死或砸伤人员的事故。这些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疏忽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冒顶事故般发生于爆破后这段时间里。这是由于顶板受到爆炸波的冲击和震动而产生新的裂缝,或者使原有断层和裂缝增大,破坏了顶板的稳固性。这段时间往往又是工人们在顶板下作业的时间。浮石处理操作不当浮石处理操作不当引起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的。矿床地质等自然条件不好如果矿岩为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所破坏,形成压碎带,或者由于节理层理发育,裂缝多,再加上裂隙水的作用,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改变了工作面正常压力状况,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
3、“.....顶板的性质不清楚有的有伪顶,有的无伪顶,还有的无直接顶只有老顶,容易造成冒顶事故。地压活动有些矿山没有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而对采空区及时进行处理,因而受到地压活动的危害,频繁引发冒顶事故。防范措施该矿体围岩较稳固,根据矿体上下盘围岩情况,围岩错动角采用类比法确定,上下盘围岩错动角均为,端部围岩错动角为。按设计范围矿体底标高圈定地表岩石移动界线。地表塌陷对矿山生产安全及过往车辆行人构成定威胁。负责矿山安全的人员应对预测塌陷区进行定期观测,并对塌陷区设警戒圈,严禁人畜入内。在陷落岩移界线之内,不能布置建构筑物地面工业场地设施。在矿山井巷施工中,矿岩不稳固地段采用砼喷砼锚杆等支护措施,当井巷穿过断层时,采用钢筋网砼支护,确保施工和生产安全。矿山要按合理的回采顺序进行回采,先采上中段,后采下中段先采上盘矿体,后采下盘矿体同中段中矿体自回风井后退式开采。相邻两个中段采场对应布置,禁止同时开采只有采完上部中段矿房,才准回采下中段对应的矿房......”。
4、“.....本次设计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采场回采结束后,顶板岩石如能自然崩落,不需处理采空区。如不能自然崩落时,则需强制放顶处理采空区。设计在每个采场均有两个安全出口,对不稳固的采场顶板采用锚杆进行支护。水害发生原因水害是指大量的水进入井下或建筑物工作场所内,造成的危害。采掘工作面突水采掘工作面或采空区透水以及地表水体或突然大量降雨进入井下采掘工作面,都有可能造成采场巷道甚至矿井被淹,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矿坑充水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等。地下水是矿坑充水最经常最直接的充水水源。以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矿坑,其涌水量大小及特点决定于充水岩层的岩性空隙性质及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流经矿区或矿区附近的地表水江河湖海水库等,当其与矿坑或充水岩层具有水力联系时,可以成为矿坑的充水水源。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主要来源。降水作为矿坑充水水源时,其涌水量与降水有密切的关系。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多年周期性丰水年与枯水年交替变化,因而矿坑涌水量也随季节变化......”。
5、“.....无论是哪种充水水源要涌入矿坑,必须通过定的途径才能实现。因此,查明矿坑充水途径,对于预测和防治矿坑涌水有着重要的意义。构造断裂带是地下水进入矿坑的重要途径,许多矿坑涌水或突水,大部分与断裂有关。由于矿坑排水或突水往往可引起地表开裂或塌陷,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泥沙涌入矿坑的通道,危害极大,可造成农田道路及建筑物的破坏,并使矿坑涌水量剧增。人为采矿活动可破坏坑道顶底板岩石的稳定性,降低坑道围岩的强度,产生系列的的裂隙或薄弱带,为各种充水水源进入矿坑提供重要的途径和通道。造成水害的原因很多......”。
6、“.....使采空区废弃巷道积水地面水体和采掘巷道工作面的意外连通降雨量突然加大,造成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排水设备的供电系统出现故障等,均可能形成水害。防范措施提升竖井回风竖井井口标高,布置在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卷扬机房空压机房变电所生活办公设施等工业场地布置在不受洪水淹没的位置。另外要在地表岩体移动范围外的上游处设截水沟或拦洪坝,将地表水引出矿区。矿山地下开采时,地下水将通过采空区裂隙等涌入采掘作业面,设计采用机械排水方式将地下水排出地表。在最下个生产中段设置排水泵房,再由水泵房中的水泵排出地表,排出的地下水需引出矿区或循环利用。矿山火灾发生原因矿山火灾是指矿山企业内所发生的火灾。凡是发生在矿井工业场地的厂房及仓库等处的火灾,叫地面火灾凡是发生在井下硐室巷道井筒采场井底车场以及采空区等地点的火灾叫井下火灾。地面火灾的火焰或由它所产生的火灾气体烟雾随同风流进入井下,威胁矿井生产和工人安全的,也叫井下火灾。井下火灾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由于井下空间小......”。
7、“.....也有可能达到危害生命的浓度,这是井下火灾易于造成重大事故的个重要原因。防范措施地表总平面布置对各建筑物之间均应考虑防火安全距离,并设生产生活消防供水管网。运送爆破器材要有专业部门负责。设计认为矿山没有内因起火条件,因此不考虑矿山内因火灾防治。但坑内用电设备等外因有可能造成火灾。因此,在生产中段易于造成火灾的地点要设置必要的防火设施,尤其是在井底车场及变电所等地下硐室要配备干粉灭火器水箱和砂箱等灭火器材。并设置消防器材硐室,硐室内要按规程要求,贮存消防材料。要加强生产管理,制定必要的防火规章制度,易于发生火灾的地点要设消防员,杜绝坑内火灾事故的发生。井下供水管每隔应设支管和供水接头,作为消防水管。爆破伤害发生原因爆破作业是采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其作用是利用炸药在爆破瞬间放出的能量对周围介质作功,以破碎矿岩,达到掘进和采矿的目的。在开采过程中须使用大量的炸药。炸药从炸药库向采场运输的途中,装药和起爆的过程中未爆炸或未爆炸完全的炸药在装卸矿岩的过程中......”。
8、“.....爆炸产生的震动冲击波和飞石对人员设备设施构筑物等有较大的损害。常见的有爆破震动爆破冲击波爆破飞石拒爆早爆迟爆等。爆破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爆破后过早进入工作面盲炮处理不当或打残眼炸药运输过程中强烈振动或摩擦装药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警戒不到位信号不完善安全距离不够爆破器材质量不良点火迟缓拖延点炮时间非爆破专业人员作业爆破作业人员违章使用爆破性能不明的器材炸药库管理不严等。防范措施要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作业。井下爆破前将设备和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再进行起爆,避开爆破产生的冲击波震动对设备人员的危害。爆破后要通风排除炮烟,并对井下空气成份进行测定,如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不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人员才可进入作业面。在井下生产中段回风井附近均建井下爆破器材库,库容可贮存井下天用量即可。爆破器材的存放使用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炸药库设防火门及防火器材并采取防潮防水措施......”。
9、“.....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的主要场所有爆破作业面炮烟流经的巷道炮烟积聚的采空区炮烟进入的硐室盲巷,盲井通风不良的巷道采空区等。爆破后形成的炮烟是造成井下人员中毒的主要因素之。造成中毒窒息的主要原因有违章作业。如放炮后没有足够的通风时间就进入工作面作业,人员没有按要求撤离到不致发生炮烟中毒范围通风设计不合理。如通风设计不合理使炮烟长时间在作业人员工作区滞留,没有足够的风量稀释炮烟,设计的通风时间过短等由于标志不合理或没有标志,人员意外进入通风不畅长期不通风的盲巷采空区硐室等出现意外情况。如意外的风流短路,人员意外进入炮烟污染区并长时间停留,意外的停风等。防范措施根据矿山已形成的井巷和本次设计确定的开拓井巷,各矿体为中央对角式机械通风系统。井下采用抽出式通风,新鲜风流由主提升竖井进入,污风经回风竖井排出地表。采空区要及时崩落封闭,减少漏风。对井下风量风速风质要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检测。粉尘发生原因粉尘危害是矿山开采作业中最大的危害之......”。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