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管领导及主要负责人审阅,批示同意后上报。当本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后,申报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建立职业危害申报档案,设置管理人员,妥善保存历次上报材料和相关申办手续材料。四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及办公室是本单位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工作的主管部门。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的对象包括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般员工新员工及临时工作人员在内的,与本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全体员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主管领导以及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要求,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考核。职业健康主管领导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除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考核外,还应参加本单位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新聘用的职业健康主管领导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经过本单位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健康危害后果。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和技术知识。岗位作业人员应参加单位级车间级和班组级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单位级职业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国家北京市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本单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本单位职业危害基本情况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情况。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职业危害防护的基本知识。车间级职业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本车间生产概况和职业危害状况。本车间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个体防护用品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职业健康案例教育。班组级职业健康教育内容本岗位的工艺流程特点和存在的职业危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及岗位职业危害防范措施,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维护保养方法......”。
3、“.....应当接受上岗前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外来临时工人,应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健康培训,确保其作业时不受到危害。单位应不定期举办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职业健康知识,提高员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生产车间每季度应开展次职业健康知识教育学习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技能。新项目投产前,单位应对职工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考核。所有的培训教育考核均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教师学员及参会人员的签名。培训资料应设立专项台帐,妥善保管。五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办公室综合管理设备管理员是单位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的主管部门或人员。应在每年年末时制定来年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以及更新计划,上报职业危害管理部门,获批后积极组织落实。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
4、“.....职业危害防护设备不可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完毕后及时恢复原状。应建立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档案并妥善保管。档案内容应包括防护设备设施的技术文件,如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及各种技术参数等。防护设备设施的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防护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检查和日常维护检修及报废记录等。六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后勤管理科是单位个体防护用品的主管部门,明确防护用品的发放保管使用报废等要求。应根据岗位作业性质条件劳动强度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产品应具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标志和使用说明书等,使用说明书应当同时载明防护性能适用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各种个体防护用品应定点存放在洁净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个体防护用品使用后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检查和清洁,并定期校验维护......”。
5、“.....建立防护用品配备和发放档案,并妥善保管。档案内容应包括防护用品的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校验记录等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及日常检查维护报废记录等。对人业人员进行防护用品使用方法性能等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定期对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及存放情况进行检查,做到从业人员妥善保管及时更换。七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是组织开展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主管部门。明确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确定监测的具体要求,包括监测点分布监测周期及监测结果的登记报告等。应设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单位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标准时,应及时确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要求......”。
6、“.....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档案并妥善管理。档案内容应包括日常监测结果职业危害检测结果职业危害评价报告及相关的文件资料。监测和检测费用应列入年度预算。八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劳动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及评价报告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劳动者的职业病诊疗健康资料与职业健康监护相关的资料,包括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诊断职业病报告卡对本单位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者处理和安置的文件。所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均需如实记入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并及时反馈给体检者本人。从业人员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从业人员离开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7、“.....单位应设置专人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妥善进行保管,保证档案的持续性和完整性。九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目的是记录和反映本单位职业病防治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转和效果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监测结果与分析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检查结果及评价等内容。具体有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览表生产工艺流程图有害因素分布图原材料清单技术工艺清单有毒有害物质清单作业岗位清单劳动者名册历年有毒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职业病人名单疑似职业病人名单职业禁忌证患者名单防护设施名单作业场所管理制度或作业环境监测制度书面文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书面文件职业有害因素监测点分布图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报告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上报材料复印件其他有关资料......”。
8、“.....规范劳动者操作行为,完成本岗位工作任务的具体规定。操作规程应当与岗位职责相对应,含有职业健康防护的内容,并张贴在操作岗位上。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内容明确本岗位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明确本岗位工作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本岗位工作中所涉及的材料设备仪器等相关安全技术和职业健康防护知识。明确本岗位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包括人员资质工作环境工作场所个体防护等。明确本岗位工作程序包括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应急处理程序。操作者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指标,拆除损坏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工作。车间主任职业危害防治职责车间主任是车间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第负责人,对本车间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职责包括认真组织车间员工贯彻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标准和单位规章制度。制定本车间年度职业健康活动计划方案,上报批准后组织落实......”。
9、“.....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和技能。组织开展车间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检查,保障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处于完好状态,督促指导员工按照要求佩戴各种防护用品,确保员工的操作符合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要求。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间无力整改的,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组织本车间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班组会,传达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目标计划措施,了解车间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交流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经验等。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职责严格遵守本单位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制度,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劝阻或制止违章作业,拒绝执行违章指挥。参加职业健康活动,接受职业危害宣传教育培训,学习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熟知本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并掌握本岗位设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和本岗位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认真维护保养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