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

格式:word 上传:2023-09-14 20:25:20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修改意见稿

1、“.....检察官为争取嫌疑人承认有 罪,许诺将本应指控的数个犯罪改为仅指控其中个或较少个数的主要罪行。参 见何勤华主编美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和刑罚交易两项内容进行讨论,并达成协议被告人对被指控的犯罪,或者 是轻点的犯罪或其他相关犯罪作承认有罪的答辩或不愿辩护也不承认有罪的答 辩时,注有罪答辩就意味者放弃了由公正陪审团迅速审判的权利不被强 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和与证人对质的权利,法庭对于有罪答辩可以不经开庭径行判 决。而对于被告人不愿辩护也不承认有罪的答辩,联邦刑事诉讼规则规定 被告人只有在法庭允许下才能作不愿辩护也不承认有罪的答辩法庭只有在正 当考虑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有效司法中的公共利益后,才能接受这样的答辩。 这种答辩的后果,通常被等同于有罪答辩的后果......”

2、“.....检察官与辩护律师或被告人之间达成 协议之后,除具有适当理由外,应当在传讯时或者在法庭确定的审判前的其他时 间通知法庭存在答辩协议。 第二,法庭的作用及协议后果。法庭在接受有罪答辩不愿辩护也不承认有 罪的答辩前,首先要在公开法庭亲自询问被告人,确认答辩是自愿的,不是强迫 威胁的结果,也不是脱离协议中许诺的结果,否则不能接受答辩。法庭还应询问 被告人,愿意作有罪答辩或者不愿辩护也不承认有罪的答辩是否检察官与被告或 被告律师之间事先讨论的结果,法官必须保证被告人了解正在答辩有罪的指控的 性质。在大多数案件中,法官只是依靠辩护律师向被告人建议有关他正在答辩的 指控的性质。通过向被告人提供答辩有罪的后果,法官确信被告人了解了有罪答 辩的含义。因为答辩有罪必须是明知的和理智的,所以被告人必须了解如果不答 辩有罪起诉方讼规则规定......”

3、“..... 法庭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法庭应在公开法庭亲自忠告被告人或者如果有充足理 由也可以不公开进行,法庭不接受答辩协议约束,然后向被告人提供机会以撤回 答辩。并忠告被告人,如果被告人坚持作有罪答辩或者不愿辩护也不承认有罪的 答辩,案件的处理对被告人而言可能比协议中所期望的更为不利。如果协议属于 检察官建议法庭判处被告人定刑罚或者不反对被告人请求判处定刑罚的情 况,法庭应忠告被告人,如果法庭不接受有关建议或请求,被告人也无权撤回答 辩。 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条撤回答辩中规定,如果在科刑 前申请撤回有罪答辩或者不愿辩护但也不承认有罪的答辩,法庭根据被告人说明 的正当理由,可以允许撤回答辩。此后,只能在直接上诉或者按照美国法典 第编第条的申请,才可以对答辩不予考虑。旦法官 接受有罪答辩,被告人除了法官同意和在有限的情形下才能撤回有罪答辩,般 来说......”

4、“.....如果法官已科处了刑罚, 有罪答辩只有在表明不允许撤回会导致巨大的不公正或将上诉有罪判决时才 能被撤回。对于被告人能否撤回已经作出的有罪答辩,多数法院都不太愿意,大 部分法院限定了可以撤回答辩的日期,比如,有些法院禁止在判刑之后撤回答辩, 有些法院则规定案件判决的日期就是撤回答辩的最后日期。统法典 第条也规定如果检察官能够表明依赖答辩将不会产生不公正,那 么在判刑之前被告人都可以基于合理的原因撤回答辩。 至于撤回有罪答辩的后果,刑事诉讼规则第条中规定对于已被撤回 的有罪答辩,不能作为不利于曾作过答辩或参加过答辩讨论的被告人的证据。通 常情况下,不愿辩护也不承认有罪的答辩根据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在与上述 答辩有关的任何程序中所作的陈述以及在与检察官进行答辩讨论中所作的任何陈 述,如果该答辩讨论未能产生被告人作有罪答辩的结果,或者被告人虽曾作有罪 答辩但随后又撤回的......”

5、“..... 第四,双方违反答辩协议时的救济。是检察官违反了答辩协议的情况。 年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圣多贝罗诉纽约州案中, 被告人圣多贝罗被指控两项重罪,他同意对其中项较轻的罪行作有罪答辩,检 察官也允诺不向法院提供量刑建议。在判刑之前,被告人新聘请了名律师,但 未能在判刑前成功地撤回答辩同时,控方也更换了名检察官,由于这名检察官 没有注意到答辩协议中不向法院提供量刑建议的规定,而最终向法院提供了量刑 建议。最高法院认为,即使是项对答辩协议非故意的违反,也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同意把案件发回重审,以便让州法院在允许被告人撤回答辩和由另名法官 进行项新的量刑程序之间进行选择。二是被告人违反答辩协议的情况。当被告 人对自己作出的有罪答辩反悔,检察官是否有权以比答辩协议中的罪名更为严重 的罪行指控被告人呢年,在威廉姆斯诉迈克曼案中, 审判法院认为......”

6、“.....但是检察官的报 复性指控行为会对正当程序的基础产生质疑。当然,如果检察官仅仅是恢复在 答辩协议达成以前已经实际存在的起诉,那么不会产生报复性的假定问题。但 是,如果允许检察官再行起诉,这是否又会引起禁止双重危险的问题呢 年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里克兹诉亚达姆森案,注该案 中,有三名被告人被指控级谋杀罪,而被告人亚达姆森是其中之,他为了换 取个指定的监禁刑,愿意对二级谋杀罪作有罪答辩,并愿意在针对另两名被告 人的诉讼中作证。尽管亚达姆森最后如己所言进行作证,其他两名被告人也被定 罪,但是州最高法院仍然推翻了有罪裁决并将案件发回重审。亚达姆森的律师通 知检察官说,只有在被告人被释放的情况下,他才愿意就二级谋杀罪作证。但是 被告人的律师被通知说,亚达姆森被认为违反了答辩协议。当亚达姆森在重新审 判中被要求作证时,他主张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但州法院仍认定他级谋杀罪 成立,并判处其死刑......”

7、“.....全体法官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受到了再次追究, 违反了禁止双重危险的条款但联邦最高法院却不同意此观点,认为亚达姆斯被判 处死刑,并无不当。就反映了这个问题。由怀特大法官主笔的联邦最高法院判决 写道亚达姆森就有罪答辩中的相关罪名被定罪,双重危险是存在的由于二级谋 杀罪是个较轻的包含在级谋杀罪之内的罪行,所以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亚达 姆森不能被按照级谋杀罪重新审判。但是由于在原先的答辩协议中明确规定 如果亚达姆森拒绝作证,那么整个协议归于无效而事实上亚达姆森已拒 绝了作证,所以重新审判的特殊情形就产生了。亚达姆森应当知道,如果他 违反协议,那么将会被重新审判那种认为他没有预料到后果的严重性程度的观 点,是不可靠的本案事实上是将被告人恢复到他在执行答辩协议之前的地位上进 行的裁判,因此并无不当。 二在我国创建控辩协商种非审判式刑事案件处理方式的必要性 发端于美国的辩诉交易,虽然长期以来就具有争议性......”

8、“.....是有诸多原因的, 尽管越来越多的专家对此表达出不同程度的忧虑,但他们认为这种发展是不可避 免的。在我国,能否借鉴辩诉交易等制度,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客观地加以 分析,只看到制度的缺陷而拒绝吸纳其中的合理因素并不是科学的态度,若 不考虑个国家的现状和传统文化社会公众的观念,盲目推崇另外个国家的 制度也是行不通的。那些在外国形成并且经过考验的解决办法不管怎样, 没有经过修改是不能够在我们的法律上转抄的,因此我们的基本态度 是吸收辩诉交易等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造,来创设具有 中国特色的表达社会的宽容报应和功利相统的控辩协商制度。 本文所称的控辩协商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与认罪的犯罪 嫌疑人或嫌疑人的辩护人经自愿协商达成协议......”

9、“.....犯罪嫌疑人积极 悔罪,检察机关则建议法庭适用特殊简化程序对其作出较轻的处罚以及检察机关 根据个案具体情况与辩方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进行协商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的制度。其目的是使刑事案件繁简分流,进步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司法成本, 以起到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教育改造犯罪人有效保障刑事被害人利益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使司法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近年来,我国刑事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而司法机关则人力资源稀缺,物力和 财力资源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建立快速便捷的诉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 刑事诉讼特别程序之探讨 关键词辩诉交易诉讼效率控辩协商特别程序 目前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之,就是逐步扩大简易程序和其他速 决程序,这方面是由于自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各国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其立 法与司法机关相继寻求变革,以大幅度地减少诉讼程序的复杂性......”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36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的研究.doc预览图(15)
15 页 / 共 36
预览结束,还剩 21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