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来者之可追。之主谓之间。谏谏正,劝止。追挽救,弥补。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做官已经不能改正,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正确。而连词,表并列。非错误。实际上误入迷途还不算很远,觉悟到今天做的是对的昨天是错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以而。飏舟慢行的样子。而连词,表修饰关系。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和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行人。以用。之主谓。行向人打听前面的路,只恨晨光朦胧天不亮。•思考本段讲了什么内容•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情。•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
2、“.....“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陶渊明和中国传统的读书人样热爱自己的国家,立志报国,但是官场的争斗现实的黑暗又是他深恶痛绝的。徘徊犹豫了很久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归隐田园,回归自己的本性,过自由的生活。他的心境如何•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归园田居其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总结体悟作者的感情。“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
3、“.....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涵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弃官归家自责来以致家园荒芜的感叹,更重要的是“松菊犹存”比喻的是自己高洁的品格。松四季常青,也是作者的品质长存,菊傲然怒放于寒秋,也是作者的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的体现。归途之乐抵家之乐室内之乐园中之乐欣喜若狂归心似箭舒适安逸留连忘返抵家之后自安自得第二段•三学习第三自然段•相互交流疏通字词,并翻译课文。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
4、“.....言语气助词。焉求何所求,求什么。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情话知心话。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跟乡里故人谈心何等可乐,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以介词,把。于介词,在。或有时。命命令,引申为驾车。棹船浆,这里用做动词,划船。农人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谷。经登上,到。既亦既要又要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涓涓泉水细流不断的样子。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善喜欢,羡慕。之助词......”。
5、“.....行休将要结束,指要死了。羡慕自然界的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我的生将要过去了。•诵读第四段,注意思考,第三段接第二段继续表现作者的隐士情怀,他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作者通过乡村的生活•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学生探究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王维孟浩然虽擅长山水田园之作,然而却没有陶渊明这样真正的躬耕农亩。•“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
6、“.....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重审心志亲人倾谈出游方式所见所感出游之乐第三段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已以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已以乎算了吧。宇内天地间。曷为什么。委随,顺从......”。
7、“.....帝乡不可期。之往。期至,及。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呢富贵不是我所求,神仙居住的地方没法到。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耘锄草。耔培苗。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有时在田里锄草培苗。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篇耳。欧阳修前人评价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宋史陶潜传陶潜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岁开始入仕,从此的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体。作者简介•陶渊明今存诗歌首,五言诗成就最高......”。
8、“.....后代批评家常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主要作品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二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岁那年公元年最后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关于辞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种新诗体。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小节,二句为组。以六字句为主,多用“兮”。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
9、“.....而辞仍是诗,四句节,大多每句三拍。归去来兮辞语气助词回去吧回去题解辞创制者屈原基础楚地民歌体例诗体特点六字句为主每句三拍四句节好用“兮”字通读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程氏妹丧于武昌性本爱丘山,做官“深愧平生之志”。•学习第自然段•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集体朗读第自然段,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来助词,无义。芜荒芜。胡疑问代词,为什么。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既然。以认为,知道。为被。奚为什么。而连词,表并列关系。既然自己知道心志是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主谓之间。谏谏正,劝止。追挽救,弥补。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做官已经不能改正,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