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令其腿伸直膝不可弯曲,然后将腿抬高先健侧后患侧。若从髀枢牵引股中痛,甚或腨腓肠肌痛,此即“髀枢骨痛“。“此攻逐病邪为急务”的学术观点是留师的独特主张。以他对“髀枢骨痛”病因病机的分析,在施治中,抓住攻逐清湿之气为治则。在治疗手段上则重用灸法。辨证分型留师认为该病属寒属实为多,可分为风寒袭表,痹痛初起体实邪盛居多。风偏盛则兼恶风寒,痹痛呈游走性偏寒则兼恶寒,痹痛甚且定处足太阳足少阳经在腰腿部循行处。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浮或紧。寒湿相兼痹痛兼冷感,得热则舒。病位重着麻木,屈伸行走欠利。甚则站立困难,咳嗽或打喷嚏时牵动患处痛感转剧......”。
2、“.....脉沉紧。气血亏虚素体不足或久病伤正,病邪留滞不去,痹痛绵绵,时轻时重,夜间为甚,喜温喜卧。或见体倦无力,眩晕,汗多,郁闷,纳呆,面色欠华,舌淡晦苔白,脉沉细。寒郁热化清湿之气郁久化热,患处或觉灼热,得温反舒,躁动不安,燥渴不甚喜饮。舌偏红苔黄,脉紧略数。施治针灸留师总结治疗经验时说“过去治疗坐骨神经痛,只取环跳阳陵泉绝骨风市行间或配委中。环跳是病位,针刺之有定效果。但该病极为顽固,针之即使能感传至膝趾亦不易应摒弃伪劣假冒者言保管得当,指该药需置于盛蜂蜜密封的罐内,务使内含桂油不挥发逸出。若肉桂不含桂油,实同木屑,断无药效。药用时将肉桂临时取出......”。
3、“.....以汤药冲服。若置方中的众药齐煎制,其桂油亦将挥发殆尽。肉桂研成粉末后,以舌尖轻舔,质地优良者,即有钻透沁香之感,冲服后,周身和暧,病位亦有回暖的感觉。少数热化证,可佐黄柏茵陈桑枝清热胜湿,活络搜风之品少量。整体调节,杂合而治留师善察舌按脉,辩证识病。在治疗中时针药相配,时单取其。基于整体调节,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原则,视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取穴方面当有加取大椎百会腰阳关八髎穴,在治疗方法上亦曾配用桑熏湿热敷炒蚕沙热敷等杂合以治。典型病例陈左,岁,中国银行职员。年月日初诊。主症左髀枢部剧痛,沿股后腘小腿足趾牵动,扩散半年,加甚个月......”。
4、“.....居处卑湿阴寒,且秋冬时亦无热水洗浴,半年前罹患斯疾,经西医诊断为左侧坐骨神经痛,经多方治疗包括针灸罔效。个月来症状加甚。来诊时症见左下肢疼痛麻痹,不能站立举步。自觉患侧肢体臀沿股后至趾如浸水中,得热症缓,卧床痛减。当从卧位转端坐位时,十分艰难。夜半时症状加重。伴见腰酸痛,口淡,食不知味,略感形寒,二便调,舌淡晦,苔白,脉沉紧。留师辨为“髀枢骨痛“寒湿相兼型。治则振阳胜湿,温经逐寒。取穴左绝骨左昆仑左委中左殷门。方药阳和汤加减重量为克。熟地克,白芥子克,炮姜克,麻黄克,甘草克,鹿角胶克,肉桂克研末冲服,制附子克先煎半小时,水毫升煎至毫升......”。
5、“.....施针灸时病者通体温热,患腿似有热流通过,顿觉酸痛,麻痹减轻,配服中药剂后,症状明显减轻。二诊时,恰留师外出。接诊时,他医改辅清凉之品,症状有反复。三诊时留师复以前法针灸处方,症状逐步减轻,经个月治疗获愈。结语留师继承承淡安针灸大师的学术体系,注重经络辩证,既区别般寒痹和足太阳经独受清湿之气所袭的“髀枢骨痛”又区别风邪入侵足太阳经之上的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和清湿之气中于足太阳经之下的本病。阐明了清湿之气留滞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同时受病的机理。在施治方面独取足太阳经施灸,遣药以附桂为主的处方也独具匠心。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多少年过去了......”。
6、“.....尤其是光核共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骨关节疾患的深入探索都给广大的病员带来福音。但留师的辨治经验没有过时,继续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并有所创新。比如运用微针系统运用特定电磁波运用些电声磁等理疗方法治疗都有长足的进展。积数十年来在留师指导下所学所做,觉得既要深究局部的形态学的病变比如恶性病变转移灶骨关节实质数以及对其他器官的影响,又必须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整体从寒热虚实的偏胜偏衰来调治,如果用现代医学的概念硬套中医,那不是科学的态度......”。
7、“.....生前曾任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留师于年到无锡参加承淡安针灸大师主办的“中国针灸学讲习所”学习,成为承公的得意门生。他善针善药,是我省针灸代宗师,他在辨治坐骨神经痛方面独特的经验,兹分述于下病因病机坐骨神经痛的病症由腰股骨大转子股腘腿趾疼痛,这是足太阳和足少阳经为清湿之气所中引起的。留师说膀胱为寒水之经,太阳为身之表主阳,标热本寒。该经循经之足胫部和足太阳经筋感受清湿之气引发斯疾。寒水之经与清湿之气阴寒之邪,同气相求也。他认为清湿之气从足之孙络而入大经,循经上至股髀枢,所过之处出现疼痛......”。
8、“.....因其经气不畅,谓之痹因其清湿之气属阴,称寒痹。同是太阳经受邪,前者是通常称伤寒之太阳经证麻黄汤桂枝汤证后者则是世人鲜为论及的“髀枢骨痛”。留师称之此病名,以区别于太阳经症,又区别于泛泛通称之“寒痹”。留师在坐骨神经痛的中医病名提出以“髀枢骨痛”的同时,又创立套测试方法令患者正坐靠背,再令其腿伸直膝不可弯曲,然后将腿抬高先健侧后患侧。若从髀枢牵引股中痛,甚或腨腓肠肌痛,此即“髀枢骨痛“。“此攻逐病邪为急务”的学术观点是留师的独特主张。以他对“髀枢骨痛”病因病机的分析,在施治中......”。
9、“.....在治疗手段上则重用灸法。辨证分型留师认为该病属寒属实为多,可分为风寒袭表,痹痛初起体实邪盛居多。风偏盛则兼恶风寒,痹痛呈游走性偏寒则兼恶寒,痹痛甚且定处足太阳足少阳经在腰腿部循行处。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浮或紧。寒湿相兼痹痛兼冷感,得热则舒。病位重着麻木,屈伸行走欠利。甚则站立困难,咳嗽或打喷嚏时牵动患处痛感转剧。舌淡晦苔白腻,脉沉紧。气血亏虚素体不足或久病伤正,病邪留滞不去,痹痛绵绵,时轻时重,夜间为甚,喜温喜卧。或见体倦无力,眩晕,汗多,郁闷,纳呆,面色欠华,舌淡晦苔白,脉沉细。寒郁热化清湿之气郁久化热,患处或觉灼热,得温反舒,躁动不安......”。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