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还具有共同和素质两个根本属性。从外延看,民族心理可以包含个民族成员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外延只能包含个民族全体成员普遍具有的共同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在学科归属方面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归属于民族理论学,民族心理则归属于心理科学的个重要分支民族心理学的范畴。在研究课题方面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学研究工作者的理论问题之,他们的研究具有宏观性民族心理研究者则通常以心理现象为单位,具有微观性。在研究方法方面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作为民族理论研究的部分,没有专门的研究方法民族心理的研究方法则是运用心理学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跨文化分析法等。在研究目的方面民族理论工作者研究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为了解释斯大林有关民族定义四特征之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而民族心理研究者开始就把自己的研究目的与整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联系起来......”。
2、“.....因此,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和民族心理是分属两个不同学科的概念。注参见韩忠太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心理的区别,云南社会科学年第期。从以上作者对民族心理的理解来看,分歧很大,有些作者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归纳为民族心理的个层面,有的作者则认为两个概念在含义上大相径庭。另外,作者们对民族心理包含的内容持不同意见。第三,个体民族心理研究逐渐兴起。如熊锡元对回族傣族汉族的共同心理素质进行研究,注参见熊锡元试论回回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思想战线年第期熊锡元傣族共同心理素质探微,思想战线年第期熊锡元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论集,广西人民出版社年版。其中在分析回族共同心理素质时,他认为由于回族的其他三个民族特征并不明显,故共同心理素质在其形成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从强烈的民族意识开拓与进取精神心理状态和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的交织保族与卫国在逆境中求生存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回族的优秀心理素质......”。
3、“.....注徐黎丽试论我国民族心理研究,兰州大学学报年第期。荣丽贞则以蒙古人特有的祭神为例,认为祭祀风俗属于民族文化的部分,故祭祀风俗与民族心理的关系也是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关系。注参见荣丽贞蒙古族祭祀风俗与民族心理浅述,内蒙古社会科学年第期。苏世同认为苗族主体心理深受以农耕为基础的苗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出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也保留了些不良的心理素质,这在文化风俗上有所反映。注参见苏世同论苗文化与苗族主体心理结构,吉首大学学报年第期。伊力合木克力木则认为敢于冒险敢于出家门不怕吃苦具有流通观念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不轻商等是维吾尔人经商心理的特征,而造成这种特征的历史根源为城市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及宗教。注参见伊力合木克力木维吾尔族的经商心理及其历史根源,社会学研究年第期。还有其他些学者也对些民族的心理素质进行了研究。如周兴茂论述了苗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注参见周兴茂论苗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年第期......”。
4、“.....注参见那顺重视对蒙古族心理的研究,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年第期。闫丽娟钟福国论述了裕固族心理素质,注参见闫丽娟钟福国裕固族心理素质透视,西北史地年第期。南文渊则综述了几个世纪以来对回族民族心理的研究概况,注参见南文渊几个世纪以来对回族民族心理的评说综述,青海民族研究第期。石国义论述了水族传统文化心理,注参见石国义水族传统文化心理思辨,贵州民族研究年第期。崔英锦论证了朝鲜族文化心理特点,注参见崔英锦略论朝鲜族文化心理特点,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期。马丽华论述了云南通海蒙古族生存发展的心理素质,注参见马丽华云南通海蒙古族生存发展的心理素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年第期。云公保太探讨了欧拉藏族尚武心理,注参见云公保太欧拉藏族尚武心理初探,青海民族研究年第期。银军和杨顺清论述侗族民族心理素质,注参见银军试论侗族共同心理素质,贵州民族研究年第期杨顺清侗族共同心理素质初探,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年第期。施建业论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
5、“.....北京社会科学年第期。戴小明则对如何改善民族心理素质进行了对策性研究。注参见戴小明关于改善民族心理素质的思考,新疆社会科学年第期。以上文章均从民族发展和繁荣的角度探讨特斯大林关于民族四特征之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在民族学界仍有巨大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者在民族心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绝大多数成果仍属于个体民族心理或个体民族成员的心理领域,如民族儿童心理特征研究民族心理卫生和精神病研究跨国的不同民族心理的比较研究。注参见李尚凯论民族心理之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年第期。有关民族心理基本理论研究还有待进步深入。可以说,民族学界在民族心理研究方面,主要重视对民族心理理论的研究,而对些个体民族心理的研究,也遵循民族心理理论的指导心理学界在民族心理研究方面,主要重视对个体民族心理现象和个体民族成员心理现象的探讨。这种状况的存在,虽然表明我国民族心理研究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均取得定成就......”。
6、“.....如果双方不及时沟通,差异会逐渐扩大,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得不到有机地结合,民族心理学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第四,在研究方法方面,民族学界和心理学界各行其是,互不借鉴。我国民族学经过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方法论体系和具体的研究方法,这就是实地调查法,它是民族学研究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方法。所谓实地调查,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手研究资料的过程。注参见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年版,第页。它包括许多具体的调查方法,如观察与参与观察个别访问调查会问卷法谱系调查法自传调查法定点跟踪调查法文物文献搜集法等等。除此之外,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数理统计方法也成为民族学研究的方法。注参见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但从世纪年代至今的民族学进行的心理研究问题来看......”。
7、“.....因此有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研究直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些研究个体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学者也并非全部遵循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法亲自到民族地区体验和考察,即使有些研究个体民族心理的研究者为本民族成员,但要研究本民族心理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不深入到本民族中间去,也很难得出客观和公正的结论,因为民族个体的心理现象千差万别。般的学者在研究个体民族心理时,总是依靠文字资料,因此熊锡元先生倡导的使用实地调查法进行民族心理研究注参见熊锡元要加强民族心理的调查与研究民族心理调查与研究基诺族序,民族理论研究年第期。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学的民族心理研究方法和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相同,即从选题开始,经过文献综述,形成假设选择研究类型,对变量进行分类选择被试,制订研究方案收集和整理资料,得出结论最后撰写科研报告。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般采用非实验法,而非实验法又有五种具体方法,它们分别是调查法测验法实地考查法历史研究法地域比较法......”。
8、“.....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年第期。心理学者使用这些比较规范的研究方法,在个体民族成员心理和个体民族心理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定的成绩,并且对些不良的民族心理进行了对策研究。但由于心理学在民族心理理论方面内容很分散,很难从这些分散的研究成果中总结民族或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规律。另外,民族学和心理学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有许多雷同之处,但由于双方很少交流和合作,致使许多重复的研究项目出现,改变这种状况已迫在眉睫。三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前景民族心理学是门新兴的多学科的交叉性的学科,尽管在定位概念内容及方法方面存在些不足,但随着各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各民族的心理研究将受到普遍关注,民族心理学研究前景光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民族学和心理学在民族心理研究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已势在必行。属于民族心理研究范畴的内容很多,我们目前所接受的民族理论和民族问题无不与民族心理有关。例如,在处理两个民族关系问题时......”。
9、“.....从而对他们的行为做出预测,就无法制定出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对策。笔者在甘宁青地区研究民族关系问题时经常看到民族干部不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而采取了不合时宜的方法,致使民族成员之间的纠纷上升为民族关系问题。注参见徐黎丽甘宁青地区民族关系发展趋势,兰州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又如在制定民族政策时,如果不考虑各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即使这些政策能够帮助各个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他们也不会接受。在西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尽管从长远角度来看,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利益,但由于各民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多子多福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这政策,因此执行难度较大。注参见郭正礼主编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民族关系的对策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另外,诸如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均与民族的心理活动有关。因此民族学界要深入地进行民族研究......”。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