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三期建设,期工程 年月动工,年最后台机投产,二期工程亚 临界空冷机组于年投产,三期为超临界空冷机组,已安装 完毕。其中期三缸三排汽凝汽机组已于年先后改 为供热机组,供热规模万平方米。本工程是从二期亚临界 风冷机组上抽汽供热。该机组为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型号为 ,四缸四排汽。 抽汽量的确定 按供热负荷需求根据市的建设速度及市政府要求,需提供 万建筑面积的热量,按平均热指标计算......”。
2、“..... 考虑热换失每台机供汽。 按热网供热能力 保温管直径,按允许流速计算,最大输送能力, 热网供回水温度,每台机抽汽供热面积万,若温差 为时,抽汽,可供面积万平方米。综合考虑,供汽量按 计算。 供热约,发电约,热电比为,符合要求。 抽汽参数 由于汽轮机提供的热平衡图以抽汽量作为计算依据,本报告均 以此为准,抽汽口压力,温度。 抽汽方式 由哈汽提供,在低压联通管上打孔,孔内径为,每个联通管 后均设蝶阀,用以调整抽汽压力,抽汽管道上装设止回阀,电动阀及快 速关断阀,以防止汽机甩负荷时超速。 供热方案 由于汽轮机为空冷式凝汽机组,有防冻要求与常规的发电供热 两用机相比,抽汽口参数高,如直接使用,将有的发电能力未被 利用,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为了充分利用能源就此方面提出三种方案。 第方案全部抽汽进背压机发电,排汽供热 抽热进背压机,排汽压力......”。
3、“..... 排汽进汽水换热器加热热网循环水。 第二方案部分利用抽汽作功 每台机抽汽的部分约进两台背压小汽机,小汽机拖动单台 的供热循环泵,背压或进热网加热器,与 进汽的热网加热器混合进入或单独进入汽水加热器。 第三方案直接使用抽汽供热 抽汽直接进入三台汽水换热器,加热循环水供热。 供热方案特点论述 第方案对热能利用充分,弥补了冷凝机供热的自身缺陷,尽管 投资高,作为非标产品的背压机开发设计加工周期长,需年多,但经济 效益十分显著,若条件许可,是非常合理的方案。经过反复现场测量布置, 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初步尺寸,由于厂区场地狭窄,工程投资很大并设 备及管道尺寸庞大,难以布置,没有可操作性。 第二方案部分利用高温位抽汽,用小汽泵替代电动循 泵,利用率左右,系统虽较复杂,但设备布置能容纳,且小汽机结构简 单,占地面积小,调速灵活可靠,国内已有多台用于供热中运行......”。
4、“.....需多增加抽汽为总,供汽量的, 可节约厂用电万度,供万平方米可节电万度,投资汽泵的 费用二年即可回收。 第三方案未考虑能量回收,因之占地少,系统简单,投资最低。 在年月日由大二召集的方案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经过 充分论证,认为从现有实际条件出发,第方案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实现, 第二三方案作为可研中的比选方案,二三方案流程图见和。 两方案主要设备特性按④④表。 第二方案主要设备表 序号名称及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背压汽轮机及循环泵 功率 蒸汽流量 汽压力,温度 水泵流量, 台 变速箱与水泵 转速匹配 电动双吸循环水泵水阻变频 电压 台 带金属软接头 大小头 汽水换热器 加热介质蒸汽压,温度,循 环水泵 换热量 附水水换热器 循环水进出口水温 循环水......”。
5、“.....不 锈钢叶轮和轴, 各备用台 型复合式过滤器 进口 外型尺寸 台 序号名称及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定压补水泵变频 台 排污扩容器 台 疏水箱 疏水泵 台 软化水箱 台 取样器台 型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 跨度 台 方案三抽气直接进入加热器 抽气直接进入汽水换热器,凝结水送回抽。 第三方案主要设备表 序号名称及规格不合格的凝结水及事故疏水均排入水箱,作为热网 补水,由于补水量少,除氧效果差,大部分运行的换热站均不投入,本工 程中不设除氧器。 供热管网 管径进入汽水换热站先经除污器,再进循环泵加压,进入水 水换热器及汽水换热器......”。
6、“.....热交 换站进出供热管均采用直埋方式敷设,出厂后与市政管网联接,设 计压力,设计供回水温度,管材采用聚氨脂直埋保温管。 根据以上综合比较,第二方案节能效果较好,虽投资略有增加,但在 年内即可回收,建议采用。 系统的运行及调节 蒸汽及凝结水系统均为单元制,每台供热机组配三台汽水热交换器, 并列运行,热网水系统为母管制,循环泵并列运行,冷态运行时,由两台 电泵循环,热态时发换到汽动泵,电泵处于备用状态,凝结水质合格后各 自回本机系统。 根据外网对抽汽量需求的变化,通过调节蝶阀将抽汽压力调整在 左右,出蝶阀由油动机根据抽汽压力信号进行调节,同时循环泵采 用变速调节,改变循环量,及时满足热量的变化要求。市政管网为多热源 目前由四个电厂供热联网系统,由市热力公司统调度......”。
7、“.....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 设计执行目前国家及地方设计规范法规及标准。 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及砂石技术要求必须符合现行国家规定,在条件准许的条件 下化验砂石的含碱量。 水泥采用低碱水泥,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水泥出厂超过 三个月,应复查试验并按检验结果使用。 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其品种及掺量必须 符合混凝土性能要求。 钢筋,钢板的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能必 须满足冶金工业部颁布标准的要求,并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化验报告。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结构方案 换热间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排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钢筋混凝 土基础,屋面结构办公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8、“..... 总图与建筑设计 总图设计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总平面设计 本工程中新建座汽水换热站,位置在现有配电室和,机组 的南侧,规划路的北侧和东侧,总平面布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 求平面布置合理,满足使用要求。 道路竖向设计 本工程利用现有道路,只是在配电室周围布置了预制混凝土块道路, 来满足运输要求,并且方便进出管线场地标高与现有配电室相同。建筑 周围排雨水,均由散水出坡向路面,利用道路上的排水设施进行收集。 总平面防火设计 本建筑与现有配电室间距为,配电室的南侧为不开门窗的防火墙, 满足规范条规定。现有的规划路均可作为消防车道,满足规范 第条规定。 建筑设计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 本工程为二电厂,机组供热改造工程,本工程新建座汽水 换热站......”。
9、“.....左侧配电部分为单层,右侧换热站部 分为三层,分别为层,换热站和配电之间设有座钢 筋混凝土楼梯间,换热站右侧设有座钢梯,作为第二疏散出口,并且在 二,三层分别设有卫生间,首层设有供人员出入的通道,二层设有会议室, 三层设有控制室,换热站首层建筑面积为,总建筑面积为。 本建筑配电部分外檐为挑檐形式,换热站部分为女儿墙形式,外墙均 刷白色外墙涂料,并且用浅灰色外墙涂料进行装饰。建筑外门窗为塑钢门 窗,建筑外立面开窗整齐,整体建筑造型简洁明快,体现出现代工业建筑 的鲜明特点。 建筑装修设计 本建筑中换热站地面为细石混凝土地面,楼面为水泥楼面。配电部分 房间,通道,楼梯间为地砖地面,楼梯间,会议室为地砖楼面,控制室为 架空防静电楼面,卫生间为防水地砖楼面。内墙均为混合砂浆墙面,刷白 色内墙涂料。配电室,会议室,控制室顶棚为纸面石膏板吊顶......”。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