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 救的救灾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权益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救灾应急能力为核心,坚持应急救灾与常态减 灾相结合救灾减灾并重城市农村统筹政府社会协同治标治本兼 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统筹做好灾前灾 中和灾后各阶段的应对工作,全面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 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景宁县应急救灾指挥中心项目的建设......”。
2、“.....打造救灾科技支撑平台,建立专兼结合的救灾应急队伍建立部 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灾应急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灾应急体系,全面提升救灾应急工作的整体水平。 项目建设的背景 景宁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的边境县, 位于北纬和东经之间。东与 麻栗坡县相连,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交界,西南连接河口县,西与 屏边县毗邻,北与文山县接壤,东北与景宁县隔盘龙河相望。县城距省 会昆明千米,距州府文山千米,距中越边境线最短距离约千 米。县境东西最大横距千米,南北最大纵距千米,最小纵距 千米。全县总面积平方千米。 景宁县属低纬度亚热带东部型山地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低差异大, 同地区的气候温差也较悬殊,局部地区形成山分四季......”。
3、“.....中山浅丘温暖,高山温凉,冬无 严寒,夏无酷热,干雨季分明的特点。河流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境内 有余条溪流,分别汇入盘龙河响水河小白河那么果河南浦河 南北河等条大河,地表水地下水年径流量亿立方米,理论水能蕴 藏量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万千瓦,棉花山天生桥南滚咪湖 二三级大梁子花坝子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余万千瓦,全县有 耕地万亩,农民人均亩,其中稻田万亩。土壤个土类 个亚类个土属个土种。山区较多,土壤肥力较低,农业科技普及率 较低。农产品主要有稻谷玉米麦类薯类油菜甘蔗三七茶 叶烤烟草果亚麻等。景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与越南接壤,国境线公里,全县国 土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个管理区委员会,个村委 会社区,个村民小组,年,总人口人,其中少数民 族人口人,占全县总人口。全县均属山区,最高海拔 米,最低海拔米,年平均气温,地缘地貌特殊,既有温带和 亚热带兼容的气候条件,还具备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被称为中 国第三大锡矿基地和中国草果之乡......”。
4、“..... 年,全县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元,全县农业人口基本处于贫困状态,是个集老少边 穷为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扶持县之 。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景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是个集边 疆民族贫困山区原战区为体的县份。县城马白距省会昆明 公里,距州府所在地文山公里,距中越边境线约公里距昆河铁 路和等级公路公里,距衡昆高速公路公里,距麻栗坡县天 保口岸公里。国境线长公里,与越南的老街河江两省的箐门 新马街黄树皮猛康四县接壤,目前已有公路与越南实现对接, 年末人口万。由于全县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有以上是山地 和狭谷,海拔在米至米之间,气象多变,地质复杂,活动断 层沿盘龙河南温河狭谷遍及文山麻栗坡断裂带,全县受着低温干旱洪涝冰雹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素有无灾不成年之称。加之县贫民困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群众整体素质偏低......”。
5、“.....年年发生自然灾害,年年需要国家和对口帮扶地区 救援抗灾。然而,景宁县救灾应急体系建设落后,至今全县均无具备相 关规模及功能齐全的防灾抗灾和救灾物资储备库等必要的基础设施,目 前救灾物资只能租用原守备三团营房存放,储备空间十分有限,结构不 完整功能不齐全保障能力不足。不仅物资储备品种单,而且不稳 妥,不保密,对救灾物资进行储存调拨使用和回收造成较大影响, 不完善的救灾应急体系大大削弱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 力。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因此,提出新建景宁县应急救灾指挥中心项目十分迫切,也 十分必要。 综合评价 项目的建设积极贯彻了各级人民政府对之县贫民困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群众整体素质偏低,防灾抗灾能力及抗御 自然灾害能力极差,年年发生自然灾害,年年需要国家和对口帮扶地区 救援抗灾。然而,景宁县救灾应急体系建设落后......”。
6、“.....目 前救灾物资只能租用原守备三团营房存放,储备空间十分有限,结构不 完整功能不齐全保障能力不足。不仅物资储备品种单,而且不稳 妥,不保密,对救灾物资进行储存调拨使用和回收造成较大影响, 不完善的救灾应急体系大大削弱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 力。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因此,提出新建景宁县应急救灾指挥中心项目十分迫切,也 十分必要。 综合评价 项目的建设积极贯彻了各级人民政府对加强民政救灾工作,构 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项目的建设符合景宁县城市发展的规划原则。 完善民政救灾工作建设顺民心,合民意,顺应时代要求。为提高 当地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等奠定基础。投入使用后可获得较 佳的社会效益。 第三章项目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选择原则 景宁县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位于景宁县 城靖安路,项目土地属行政划拨,景宁县规划局同意项目选址......”。
7、“..... 项目土地情况 项目建设地点在景宁县城靖安路。项目建设用地已取得景宁县城乡 规划局核发的文规选字第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已同意该项 目的选址。其土地用地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在项目实施前,将取得用 地的合法手续。 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项目所在地属景宁县城靖安路,交通四通八达,本项目的实施与周 边建筑物无任何影响。项目所处地段交通便捷,联系方便。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春秋长,冬夏短,四季气候差别不大。景宁县气候终年 温暖,年均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最低 气温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天,小时年 均积温陆地蒸发量毫米年或有霜冻,但无霜期长,平 均为天,间或年份有小雪降雨量较充沛,年均降雨天, 毫米。对基建施工存在定的影响,需抓紧在雨季来临前完成基础工程。 地震影响条件按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之规定,项目 需作六度设防。 城市公用设施依托条件 供电景宁县现有电力装机容量万千瓦,并与全州并网,与 省接网......”。
8、“.....项目实施地点属景宁县城区内, 项目施工用电有保障。 供水随着景宁县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给水管网已覆盖到建设 场地。项目用水供水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路给水总管供消防及 各用水点用水。 项目建设优势条件分析 政策走向优势 本项目属于政府投资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不但 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趋势,也符合景宁县发展建设规划的要求。项目的建设是顺民心,合民意,适应时代要求,已得到景宁县人民政府 等党政机关的政策支持。 区位优势 项目地处景宁县城区。本项目的建设,为民政救灾工作未来的发展 提供有力的保障。该区域交通便捷,位置优越,无可替代。 集约优势 项目周边规划有机关办公居住等功能。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为当地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功能。总之集约优势较为 明显。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方案 项目建设总体构思 立意构思 体现实用高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便于实现整个应急救 灾指挥中心内的各功能区便捷联系......”。
9、“.....从而创造 了既注重业务楼的环境塑造,又注重与外界环境相互交融的双景区 域现象。 二规划结构原则及要求 项目的规划设计应认真研究场地现状和该片区的规划环境,以便于 该项目能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未来发展的主题中,力求结构清晰形态稳 重特色突出。该项目的方案应以现有土地形状为基础,通过功能区划 分,有利于整个综合业务楼空间序列的展开。总之,应做到设计要人性 化,功能要实用化,环境要园林化,内部结构要合理化,配套要完善化。 结构除了满足安全的要求外,更注重配合建筑表现建筑的结构之 美水电设计除了满足当地建筑主管部门的要求外,尽量采用较先进的 设计理念,保证项目的可靠运行综合管网弱电含通信电视电 话消防等方面周全的设计。 三设计依据 规划红线及规划条件。 二建设单位设计委托要求。三国家有关规划设计规范及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是新建景宁县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 库,项目占地面积亩,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建筑占地平方米......”。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