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恒产保障了百姓的工作和财产安全,益于百姓拥有恒心。有恒产,百姓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做到有所恃。恒产论在现今社会仍旧有重大影响。有恒产,才能侍父母蓄妻子终身饱免于死,亦即能尽孝道有温饱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孟子常提及申之以孝悌之义的教民措施。孟子强调德化,在保障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关怀人民的精神生活......”。
2、“.....教民养民与富民相辅相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详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用这段话,很好的概括孟子的社会保障思想。王者其民都将拥有完整的社会保障,生老病死皆有保障。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是社会保障思想的具体体现。孟子的社会保障思想不再停留在政策层面,而是升华出了适用的思想理论,进步扩大了社会保障的适用范围。孟子制民之产保障农时有序开采等思想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而社会保障政策是赢得民心的最重要手段。管仲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此之谓致天下之民。的思想表明了社会保障的重要性。齐桓公成就了春秋第霸主,他采用了管子建议的社会保障政策,诸如致民安邦振孤寡,收贫病慈爱百姓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等。管仲在齐国施行六德九教,使齐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飞速发展,使天下之士归齐如流水,对齐桓公称霸有关键性作用。对社会保障思想与制度的发展贡献重大。吴王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
4、“.....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在这样的社会保障和自我节制下,吴王取得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功。社会保障之功不可小觑。越王勾践能够打败吴王夫差与其推行的社会保障政策密切相关。发奋图强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时就提出了令壮者无取劳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盘庚慈幼政策不是基于救灾提出的,但积谷备荒,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效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
5、“.....形容了当时备荒的情形和整体情况。天有四殃,水旱饥荒,甚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阐明了我国古代统治者很重视建立仓储积蓄谷物以备赈济。早在夏代就有了仓储,史记夏本纪中说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周武王克商,也曾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比起夏商两代,周更加重视。就是灾荒之年,发放谷种粮食减轻租税宽缓刑罚免除劳役开放关市山泽免除市场稽查简化礼仪增加人民结婚机会铲除盗贼等。提出固然重要,统治者采纳和推行政策措施,产生实际效果才能更加有意义。统治阶层不是为了百姓生活得更好才进行改革图强实施社会保障的......”。
6、“.....这由时代背景所决定。虽然统治者实施变革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征战或防御,但他们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保障思想和制度的发展。总体来说,在先秦时代我国就萌生了社会保障思想,各诸侯国都尝试了以社会救济为主要指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些保障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周礼管子孟子三本书恰好代表了社会保障思想和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商周春秋战国。从先秦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制度为我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怀提供了思想基础,为历代君王提供了保民爱民的模范样本,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7、“.....指西周周礼成书年代有争议,其书记载的内容也不定真实,但不是本文关注的内容。二先秦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社会背景先秦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底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够充分,对自然灾荒也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先秦时期的自然灾害最早记录在甲骨文上,西周以后文献记载渐为详细。在两周八百多年的历史中,最显著的灾害有八十九次,其中频数最多的是旱灾,达三十次,其次为水灾,有十六次,再次为蝗螟灾害,有十三次。诗经中有多处关于自然灾害的描述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谨,斩伐四国旱既太甚,散无友纪„大命近止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直......”。
8、“.....国语中也记载了次大地震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百姓依靠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荒年,这就形成了最初的民间互助和社会救济。到了东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天灾未断,人祸连连,灾荒更是严重,迫使各诸侯国把救灾放到首位,天灾流行,诸侯代有,救灾恤邻,道也。。各诸侯国的争霸战争使得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处于变革当中,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二思想背景先秦时期的阶级社会刚从原始社会蜕变而来,氏族社会生活所形成的平等互助传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义仓义塾义田等民间互助行为广泛流传......”。
9、“.....由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周文王以夏商的覆亡为鉴,力行仁政,采取保护鳏寡老幼孤独的措施,取得了民众的拥戴,使周族实力日趋强盛,为武王伐纣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管子对夏商的更替有着深刻认识,桀者冬不为杠,夏不束柎,以观冻溺。弛牝虎充市,以观其惊骇。至汤而不然。夷兢而积粟,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天赋神权的弱化,君权可以被替代的事实强化了统治者的危机感,增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重视,萌生了社会保障思想和制度......”。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