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

格式:word 上传:2022-06-25 19:49:04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修改意见稿

1、“.....落实就业安置和帮教措施,尽可能为她们重返社会创造良好环境,预防其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社会和家庭是预防女性重新犯罪的个重要环节,要使女刑释人员彻底摆脱犯罪阴影,缩短与社会的距离,成为正常的社会人,她们所在地的政府社会团体工作单位等部门就必须要切实做好女犯的就业安置工作,保证其有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防止其再逆变。各部门要努力做好帮教工作,加强女刑释人员与家庭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做好预防犯罪工作。结语女性犯罪现象存在已久,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隐蔽的作案手段曾经度被法学家忽视,使得女性犯罪研究比较滞后。早期的意大利犯罪人类学家龙勃罗梭提出冰山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认为女性犯罪实际并不是特别少,但被处理的却很少,犹如浮出水面的冰山顶。伴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参与社会活动日逐渐增多,加之社会经济的繁荣,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女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

2、“.....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犯罪行为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罪名,并不断的暴露出其对社会日益加剧的危害性。女性吸毒卖淫暴力等各种犯罪案例充斥着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大媒体,不断上升的女性犯罪率成为近年来最为复杂最敏感的话题,女性犯罪已成为了当前犯罪的大新的趋势。注释林少菊浅析女性犯罪人有被害人到犯罪的恶逆变载自公安大学学报,孙兴中对名女性杀人犯罪的调查北京青少年犯罪研究,佟新女性违法犯罪解析重庆重庆出版社,④张力关于当前女性卖淫情况的调查分析北京青少年犯罪研究,康树华刘灿璞赵可女性犯罪论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康树华赵国玲犯罪热点透视北京北京出版社,佟新女性违法犯罪解析重庆重庆出版社,朱立社会问题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参考文献康树华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北京群众出版社,康树华犯罪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康树华刘灿璞赵可女性犯罪了论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

3、“.....刘邦惠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刘邦惠法制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佟新女性违法犯罪解析重庆重庆出版社,朱立社会问题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何秉松刑法学教科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冯树梁中国预防犯罪方略北京法制出版社,王玉才张战云预防犯罪学北京求实出版社,致谢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此,首先对所有曾经教导过我的任课教师和关心过我的同学表示感谢,他们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齐家福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各位系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最后,请齐家福老师批评指正。传的反动淫秽书刊图片录像小报以及些港台外国的电影电视剧中不良的镜头等,通过各种渠道侵袭和腐蚀着不谙世事的女性青少年。此外,女性青少年所处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交往环境等如果存在不健康的小群体,再得不到社会的控制任其自流......”

4、“.....因为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具体的条件,对于形成个人的思想观点意识状态性格心理兴趣爱好往往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会为人将康成长创造条件,但不良的环境,将会成为导致犯罪的温床。此外,封建残余的存在也是女性陷入犯罪深渊的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至使女性犯罪的社会因素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第不良社会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现象。婚外情,包二奶,非法同居等现象的日益蔓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攀比的现象盛行,使得女性深受其害。女性意志较为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他人,对社会依附较强,因而更易受负面影响。第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欠缺。良好家庭是最好的老师,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之,是每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则可以促使人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反之则容易导致犯罪心理的产生例如,道德教育向是家庭教育的缺陷......”

5、“.....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的思想表现突出,这都是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引起的。另外,家庭不和睦不完整经济条件差以及父母的不良言行都对青少年女性犯罪起着直接的影响。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女性犯罪较多都是法盲,法律观念薄弱,思想单纯,甚至有的青少年女性在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罪,反而认为自己做得是合情合理的,这都是学校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够,造成学生不懂法,不畏法的现象。除此之外,学校的校风校纪以及教育方式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很多青少年女性就是厌学逃学,流浪社会从而染上社会的不良习气而走上犯罪道路的。第三择友不慎。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不慎是许多女性犯罪者误入歧途的原因之。很多青少年女性往往因为择友不慎,结交社会上不良人士,而误入歧途。还有,有的青少年女性比较任性,相信自己的第感觉,不听取家长老师的劝告......”

6、“.....从而近墨者黑,使自己在这种社会的不良文化中越陷越深,堕落而不能自拔,以至最终犯罪而无药可救。第四垃圾文化的传播。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目前,社会媒体很多都带有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色彩的垃圾文化。些青少年女性,容易受到暗示,进而更容易去模仿学习,些犯罪方法甚至都是从各类传媒上学来的。女性多具有依附心理,服从权威,因而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类传媒的暗示的影响,去想象,去模仿,去设计犯罪,最终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也自作自受,自食苦果。第五社会风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水平得以大大提高,但也产生了定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侈攀比的现象盛行。些女性没有正当职业也没有谋生的技能,她们受此种社会现象的影响,加之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心理,就容易走上卖淫贩毒盗窃等犯罪道路......”

7、“.....插足他人的家庭,留下犯罪的隐患。第六社会压力与社会角色的转变。传统社会中,女性的角色是相夫教子,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出现社会中,基本上不用顾及家庭的经济来源家庭安危等问题。此种情况下,她们的压力自然要小的多。而今,女性已经成为和男性共担家庭和社会重任,并继续相夫教子的角色。与此同时,依然有许多旧观念旧思想的存在,造成了女性在就业待遇等多方面的性别歧视,可以说女性现在面临的压力已经大于男性。很多女性在这种转型期内很难适应,往往会出现些过激行为,时难以控制情绪,造成难以往回的后果或者报以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第七人际交往与社会心理。女性在人际交往中,常表现出轻信他人胆小怕事情绪化感性化抵抗力差等特点,加上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出现了表面化随意化个人化的特点,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淡,传统地区秩序的瓦解,空间死角的增多,对不良现象漠不关心......”

8、“.....人们般认为女性生性善良柔弱温顺,对她们较为同情怜悯和信任,容易放松戒备。女性犯罪者利用这种条件作案往往较容易得成,这也促使些女性犯罪者多次重复作案。当女性犯罪者被发现抓获时,人们也会对其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对她们的处罚较之犯同类罪行的男性更为轻微。女性犯罪的预防和对策犯罪预防就是根据对罪犯原因的科学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犯罪预防,当然犯罪预防工作的进行还必须依赖于科学的预测。女性犯罪的预防,就是预防女性犯罪的行为。具体地说,大概可以分为犯罪行为发生之前和犯罪行为发生之后所进行的两种,犯罪行为发生之前所进行的预防女性犯罪工作叫做事前预防,他起着亡羊补牢的作用。预防女性犯罪的工作,是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对社会心理的正确引导来实现。在我国,预防女性犯罪中主要坚持的是预防为主......”

9、“.....就当今世界各国的预防犯罪的发展趋势来看,不论社会制度国家制度以及意识形态如何的不同,都普遍意识到了事前罪的发生发展的是人的世界观。各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家庭学校应强化她们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使她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和巩固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增强抵御犯罪诱因侵袭的能力,防止向犯罪转化,使她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形成相应高级情感,如理智感道德信念感。通过社会舆论工具营造道德规范的气氛,并借助社会舆论的影响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女性群体的行为,形成道德规范的制约力量,提高女性自尊自爱的意识。第七加强普法力度,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可通过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向人们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让广大女性心中有法,真正懂得男女平等的意义,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还应注重精神扶贫,对广大女性进行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教育。要通过运用法律武器来确保女性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19
论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doc预览图(15)
15 页 / 共 19
预览结束,还剩 4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