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所谓穆王时有化人来,乃抄袭列子伪书之言,而秦穆由余与周穆王苏由相对,其作伪之迹,盖极显然也。又按唐法琳上书驳傅弈有曰‚周世佛法久来,生盲人云,有佛祚短,良可悼矣。‛见广弘明集十我国反对释教,咸以其能短祚为言。如佛果生于周初,而且已行于中国,则周祚百岁,可以塞反对者之口。此虽不必不遑多让。赞宁胪列当时流传的佛陀降生年代的多种说法,总结说诸说帝代不同,夏末,商末,周昭王时,平王时,桓王时,庄王时,贞定王时,皆据此方传记所说。若案经律者,浴佛经云切佛皆月日生也,瑞应经亦云月日生而萨婆多论中即云月日生,是则内教说不同也。今谓佛若是夏时生,即今建巳月日也若商时生,即今建辰月日也若周时生,即今建卯月日也。又据南山宣律师问天人曰此土传佛生时,或云商代,或周昭王,鲁庄公世,如何指的答曰皆有所以。弟子是夏桀时生,天具见佛之垂化。然佛有身,法报身非人天所见,唯化身佛普被千故......”。
2、“.....随机所感,前后不定,不足疑也。赞宁所引‚此方传记‛中之各种说法,晚近以来学者考证,恐皆羌无故实之谈。然其说颇盛行于中古,有学者总结,为周庄王十年周桓王年周平王十年周昭王十余涅槃后,经百十年,俱苏摩弗罗城,达摩阿育王支配帝国。‛这可能是上座部的传说。依此说,释尊于公元前年入灭,生于前年。‚百十年‛说,过去也有译出,但总以为是‚百十年‛的误写,不受重视,其实是古说之。‚百十年‛‚与百十年‛,可能本为说,因误而分为说,如‚百法门‛,被误为‚百法门‛那样。在世纪年代前后,中国佛学界曾就佛灭年代问题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探讨佛灭年代距离阿育王有年和年的两种说法哪种更合理,日本学者宇井伯寿所主张的年说影响颇大,吕澂先生等中国学者撰谈佛灭年代等文反驳其说,而主张与‚众圣点记‛相合的年之说。后来这些文章被张曼涛收入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册......”。
3、“.....对此有较全面的介绍。需要指出的点是,纪先生文章提到,印顺法师探究佛陀所处年代问题的传说与历史宗教论文说。若案经律者,浴佛经云切佛皆月日生也,瑞应经亦云月日生而萨婆多论中即云月日生,是则内教说不同也。今谓佛若是夏时生,即今建巳月日也若商时生,即今建辰月日也若周时生,即今建卯月日也。又据南山宣律师问天人曰此土传佛生时,或云商代,或周昭王,鲁庄公世,如何指的答曰皆有所以。弟子是夏桀时生,天具见佛之垂化。然佛有身,法报身非人天所见,唯化身佛普被千故,有百亿释迦,随机所感,前后不定,不足疑也。赞宁所引‚此方传记‛中之各种说法,晚近以来学者考证,恐皆羌无故实之谈。然其说颇盛行于中古,有学者总结,为周庄王十年周桓王年周平王十年周昭王十年几种最盛,皆在赞宁之引述中,又有夏末商末之传说。另,春秋战国时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不同的说法,被不同的诸侯国使用......”。
4、“.....其故想在此也。中国近现代学者,于此问题大抵有共识,之所以如此,方面自然因为是出自史学考据的基本训练的要求,不能轻易相信手材料尤其是来源不明的伪书。此外,也自然是因为西方学界对于佛陀所处时代问题的研究,较早时已被介绍至国内,梁启超在年所撰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文中已经指出释迦牟尼佛到底什么时候的人呢因为印度人看轻历史,而且时间观念,尤极麻糊,所以印典籍中对于佛生灭年竟没有明确的记载。后来各地传闹到十种之多,最早的和最晚的比较相去至百年。直到最近,欧洲人用希腊史料考证亚历山大大王与印度之笈多大王会盟年代,循此上推,又参以新发现之阿育王的石刻华表,又参以锡兰岛的年代记,才考出释迦是在西纪前百十年入灭,几成为学界定说。但中国古籍中原有条孤证,即所谓‚均经记录,而所有记录均保完未失然后可。虽然,古事泰半失载,载矣而多湮灭,在大多数情形之下......”。
5、“.....现存之载籍无事之称述,此犹未足为证也,更须从来未尝有之。倘若载籍有湮灭,则无结论可得矣。故于载籍湮灭愈多之时代,默证愈当少用。‛也就是说,即使目前‚没怎么发现据说是佛陀在那个时代前年以前曾经驻足之处的历史遗存‛,那未必代表其以后也不会发现,也有可能佛陀生前因为教团规模不大,并未留下什么直接痕迹。同理,‚寺院金融经济的证据‛在后来出现,恰恰可能是因为后来佛教教团发展壮大的表现,而未必能说明直到那时候才有佛陀本人的活动存在。简单说,就是吾人治学最熟知的个道理‚说有易,说无难‛。赞宁虽然没有逐考定诸说之真伪,倒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最近出版的由陈世峰纪赟译英国学者肯尼斯罗伊诺曼所著佛教文献学十讲佛教研究的文献学途径书中介绍了种目前在西方学界比较流行的看法,也是作者本人所主张的佛灭在公元前年左右之说......”。
6、“.....英国剑桥大学荣休教授,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印度学家之。他的专长主要是研究中古印度雅利安语。与此同时,诺曼教授也是目前在世最为伟大的巴利语专家之。‛不过细究其说,觉得仍然有不少问题,笔者未敢因其两个‚最伟大‛而轻信。诺曼否定‚长系年‛的年说的理由是将佛陀灭度系于公元前年非常牵强,因为就考古证据而言,根本没怎么发现据说是佛陀在那个时代曾经驻足之处的历史遗存而寺院金融经济的证据,则表明佛灭年代是在公元前年左右。不过,幸运的是,文献百余年说,也有项传说的矛盾,即般所说佛灭百年的百结集说。虽律家的传说,每与经师论从经出的传说不同但这是各部各派共有的传说,不能不尊重而予以研考。如确为佛灭百年或百年后而举行百结集,适为商那和修与须那拘的时代,那么育王登位,即使不是百十年,也决不会是百十年了。考百结集的年代,广律中并不致大众律‚佛涅槃后。‛分律‚佛泥洹后百岁......”。
7、“.....‛善见律‚世尊涅槃已百岁。‛十诵律‚佛般涅槃后百十岁。‛印顺早年的对此解释,是将‚百年‛理解为‚百年中‛,也就是说,佛教的部派分裂是在佛灭百年之中陆续发生的进行时态,并以‚百年‛之说为后出。这样解释不乏牵强曲折,印顺对此大约也并不自信,大概也正因如此,其晚年不再主张此说了。方广钅昌先生后来对此问题有更明确的论述‚根据律选择了个折中性的年之说。此说虽然确实合乎情理些,可以调和前述种种矛盾,可惜文献支撑不足,仍然无法确证。综上所述,目前佛陀所在时代的研究考证,其间存在百年左右的争议,似乎尚无彻底解决的办法,各种说法皆有合理性,也有其两难之处,也许尚待新史料的出现才能有进步突破。至于任继愈先生在年时所把‚长系年‛的年说成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当然也并不算错,因为在当时看,这说法不仅是国际学界的主流看法之,也最被中国僧俗学界认可,即使现在也难以否证。要之......”。
8、“.....目前仍难分轩轾,虽然有学者介绍西方学界主张‚短系年‛说者较众,其考据实非尽善,难称定谳,不宜盲从。参考文献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大正藏第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刘林魁春秋纪事与中古佛诞诸说世界宗教研究,汤用彤多。其实,这看法照样存在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与佛教史上‚根本分裂‛发生的年代出现矛盾。早年主张此说的印顺法师,于此亦未讳言,他说育王登位于佛灭百余年说,也有项传说的矛盾,即般所说佛灭百年的百结集说。虽律家的传说,每与经师论从经出的传说不同但这是各部各派共有的传说,不能不尊重而予以研考。如确为佛灭百年或百年后而举行百结集,适为商那和修与须那拘的时代,那么育王登位,即使不是百十年,也决不会是百十年了。考百结集的年代,广律中并不致大众律‚佛涅槃后。‛分律‚佛泥洹后百岁。‛分律‚世尊般涅槃后百岁。‛善见律‚世尊涅槃已百岁......”。
9、“.....‛印顺早年的对此解释,是将‚百年‛理解为‚百年中‛,也就是说,佛教的部派分裂是在佛灭百年之中陆续发生的进行时态,并以‚百说它发生在很多年加上很多年,再加上个吉利的多少年之后。而这个数字就根本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来说明从佛灭到那时共有年。首先,从方法学上看,这里面存在个滥用‚默证‛的问题,所谓‚默证‛,张荫麟先生曾引用法国史学家色诺波的说法有说明‚吾侪于日常生活中,每谓此事果真,吾侪当已闻之。默证即根此感觉而生。其中实暗藏普遍之论据曰,倘若假定之事实,果真有之,则必当有纪之之文籍存在。欲使此推论不悖于理,必须所有事实均经见闻,均经记录,而所有记录均保完未失然后可。虽然,古事泰半失载,载矣而多湮灭,在大多数情形之下,默证不能有效必根于其所涵之条件悉具时始可应用之。现存之载籍无事之称述,此犹未足为证也,更须从来未尝有之。倘若载籍有湮灭,则无结论可得矣......”。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