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

格式:word 上传:2023-05-07 05:26:00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修改意见稿

1、“.....不过这构成要素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因为来自经验的要素不可能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理性主义的天赋观念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却缺乏关于外在对象的坚实的经验根基。外在对象的知识不应只有个根源,或仅是经验根源,或仅是理性根源,而应同时具备这两个根源。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不在于各自所提出的根源本身,而在于只强调个根源而忽视或否定了另个根源,各自只把握了或强调了质料构成学说。但在康德看来,人作为有理性存在者,既是个现象的存在者,也是个自由实践的存在者。也就是说,人同时并存于两个领域之中,作为现象存在者具有概念思维,作为自由实践存在者具有本源思维。概念思维是以范畴理解把握事物的思维,概念思维所打交道的是也只能是同性中的事物。相反,本源思维与同性事物无关,只与自在物即事物本身相关。既然事物现象不能等同于事物自身,那么,这就意味着运用于事物现象上的纯概念......”

2、“.....这两者是不同的。在康德哲学中,纯概念具有两类不同的运用。概念性思维与本源性思维都归属于人的思维活动,那么如何区分纯概念的这两类运用呢其根据何在在康德哲学中,理性能力区分为知性和理性两个层面,知性与理性各自具有相应的纯概念。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是跨越于现象领域和智性领域的存在,进而其理性能力的运用也必定跨越于两个领域。进而,相应的纯概念之运用也必定跨越于两个领域。也就是说基本术语进入到哲学,后经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传承使用而成为德国哲学语言的部分。概念般性地定义为事物的任意表象,并根据明晰性差异性完备性充分性等程度进行分类。康德在前批判时期就开始使用这术语,并将之贯穿于他整个哲学体系中。概念原为拉丁文动词拿取,抓取的过去分词,最初意义是关于知识性质及其来源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讨论知识来源问题时提出了将心灵活动区分为感觉,思维,两类......”

3、“.....即感觉与思维是通过怎样的相互关系来产生知识的种情况指感觉源于思维,即思维高于感觉另种情况指思维源于感觉,即感觉高于思维。亚里士多德认为,感觉和思维都是抽象的形式。到了近代世纪左右,亚里士多德关于感觉和理智的形式是抽象化的观点,被缩小聚焦为观念的问题,即从感觉经验抽象出观念和概念,认识主体具有两种认识能力感觉和理智。摘要康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观表象,才具有客观实在性,才能形成关于事物的真正知识。至此,上述问题就可以这样获得解决内心中的概念与原则是先天地寓于认识能力之中的形式或条件,它们既不来自于经验归纳不存在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问题它们也不来自天赋观念不存在独断性的问题,因为这些形式或条件必须通过经验直观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运用。这些先天概念与原则先于对象作为形式或条件寓于认识能力之中,且只能针对于经验直观表象而非事物自身......”

4、“.....对于事物自身,内心中的概念和原则既无法确定也无法否定。在这种转变下,我们确定了认识的两个层面知识的对象内容和知识的形式。所谓知识的对象,就自身而言指外在于认识主体的事物现象,而事物现象之所以成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在于它是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的,并且它是凭借主体认识形式能够把握的东西。既然对象指向外在事物,那么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外在事物都是认识主体的对象,都是认识念,这两者是不同的。在康德哲学中,纯概念具有两类不同的运用。概念性思维与本源性思维都归属于人的思维活动,那么如何区分纯概念的这两类运用呢其根据何在在康德哲学中,理性能力区分为知性和理性两个层面,知性与理性各自具有相应的纯概念。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是跨越于现象领域和智性领域的存在,进而其理性能力的运用也必定跨越于两个领域。进而,相应的纯概念之运用也必定跨越于两个领域......”

5、“.....又具有进行纯粹思维的意义。因此在康德那里,纯概念不仅是认识事物现象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还是就事物自身进行纯粹地或本源地思维的形式条件。这是康德不同于前人的对概念的理解,笔者将它称为概念的重新界定。但康德为什么要重新界定概念又是如何重新界定的呢这个重新界定的概念是如何获得其内容的这是本文要阐述清楚的问题。这里,关键是这个转变。当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按照我们的切知识都必须依照对象的原则时,知识观念也应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属性,然而来自于经验的观念,通过任何归纳都无法上升到绝对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理性主义就面临着观念是天赋的,因而是内在的纯粹思想性的,那它如何能保证自身与外在实在事物本质的致性,即纯粹观念性的东西如何与外在事物对象本身相致因此,观念是否真地表示事物本质,就存在疑问。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缺乏个确信可靠的根据和基础来为自己作证......”

6、“.....既为解决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关于概念根源理解差异的问题,也是认识论倒转的必然要求。重新界定概念就是把概念规定为理性能力广义上的纯粹形式。由于不同的理性能力层次具有不同的运用对象和领域,概念就相应地具有不同的运用及其先验内容。知性的纯粹形式是知性范畴,理性的纯粹形式是先验理念。知性范畴作为纯粹形式为经验知识提供了必然性普遍性的条件,理念作为纯粹形式不仅是知识体系性构建的主观性原则,更表明人是自由存在者,它为人作为为什么要重新界定概念康德对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对峙问题的解决康德哲学的历史背景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峙,即关于知识根源理解差异的问题。经验主义主张知识来自于经验,但观念无法说明自身何以具有必然性普遍性绝对性。理性主义主张的天赋观念说面临着独断论的臵疑,因为它无法说明观念根源的彻底性。概念根源的理解差异导致两者在知识问题上无法形成致观点......”

7、“.....另个抓住了知识的先验性根源。不过两者在观念的应用及其意义上是致的,即观念都用于理解和说明认识对象及其世界,都是关于对象事物的范畴,用以构建可靠的科学知识。因此,两者都将观念看作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是认识外在事物的内在表象。真的知识在于观念与认识对象的致。由于我们所认识的外在对象是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因而观念也是关于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事物的范畴,是心灵认识事物对象的理智形式或表象。那如何解构成理念的先验内容。不过,理念尽管凭借内在表象而具有先验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理念本身就如同知性范畴与感性直观结合那样能构成关于其对象的客观有效知识,因为源于内在表象的先验内容不指向任何外在的实存事物。理念具有先验内容,只表明它不再仅仅是理性的纯粹形式,而可以成为理性用以进行纯粹思维活动指向种超验对象的理性概念。理性不仅仅把理念作为个纯粹概念,还总试图将它指向种外在的非经验的对象......”

8、“.....除了纯粹概念的确定性原则,还要遵从于通盘规定性原理。通盘规定性原理指,在诸物切可能的谓词中,将诸谓词与其反面相比较,其中必然有个谓词可应用于该物。也就是说,确定物之概念,既要比较该物之概念中相互对立的两个谓词,还要比较该物中切可能的相互对立的谓词。通盘规定性原理将全部可能性预设为先天条件,每物被看作是从该物于切可能性中所具有的份额里推导出自身可能性的东西。这个原理通过逻辑形式以及关于物的内容,粹形式性表象这里存在不是客观事物意义的实存,即它仅作为种形式表象寓于理性认识能力之中。,是通过概念在普遍中认识特殊的知识的能力。理性凭借理念给予知性知识杂多以先天的统性,即理性的统性。理性也是自发性能力,理性在理念的名义下表现出种如此纯粹的自发性,以至于它由此远远地超越了感性能够提供给它的切,并在下面这点上证明了自己最重要的工作......”

9、“.....并由此为知性本身划定对它的界限。所谓理性自发性的纯粹性,指理性狭义意义上独立于感性知性所提供给它的切东西尽管不是无视或完全否认其存在,在仅属于理性的知性世界中展现自身的切能动性自主性。这种自发性使理性具有指向自身之外个对象以满足理性种要求的倾向,这称为关切。它构成理性的内在需要。关切促使理性寻求源于理性自身的却被外在化的种合目的性表象,用以指引理性或规定意志。如果自发性被看作是理性的自主性能力,那么关切就可看谓逻辑形式关系的逻辑命题,未必就符合要求对象与认识相致的认识判断。相反,认识判断的成立则必须满足逻辑命题的条件。可见,关于认识事物的知识判断,既要符合逻辑命题的成立条件,又要同时满足对象与认识相符合的要求。关于个概念的逻辑判断之有效合法,只需在主谓形式上满足逻辑命题的条件,无需考虑概念所指代的内容。个合乎逻辑条件的逻辑命题还不是个关于外在事物对象的认识判断......”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15
哲学论文(康德关于概念的重新界定探究).doc预览图(15)
15 页 / 共 15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 内容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