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本身具有种超越国界的特征,所以从科学史跨到世界史,或者以世界史来写科学史,都能够顺理成章顺水推舟。长期沉溺于以往的科学史,常常会强化缺省配臵中的科学主义,产生种进步的幻觉。比如在美国科学史的创立者萨顿看来,只有科学是进步的,所以科学史就是文明史。而如果结合环境史看科学史,或者通过科学史看环境史,很快就可以消解这种对科学进步的幻觉。因为环境史,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环境史味着国内历史学领域对科学史的疏离。据说此书的策划出身于的潘涛博士,清楚科学史和世界史的差别,仍然从商业推广的角度,更改了书名。实际上,两位作者在序中明确表达了从种全球视角来审视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想法。无论来自什么机构,至少可以说,中国的科学史已经有了支相对庞大的研究队伍。在学科归属上,新代学者应该没有几位依然坚持科学史是科学。如果确认了科学史的人文属性,或者,具体而言......”。
2、“.....那么浅谈科学史的坐标系自然科学史论文罗德多恩的著作田,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题为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中文书名虽然精准地符合英文原文,但似乎不符合中文习惯,有点儿别扭。浅谈科学史的坐标系自然科学史论文。部分中国的世界史学者接受了欧美的世界史概念,主动从不包括中国的世界历史转向了包括中国的世界史。在世界史的集合。年,威廉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出版,被普遍认为是新世界史全球史兴起的个重要标志,麦克尼尔从全球视野和互动视角来考察历史的做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逐渐得到史学界的认可。扩张中的中国科学史已经走出国门,与欧美的科学史有着越来越多的交往,也开始有在欧美获得科学史学位的青年学者回国。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国的科学史与历史学的交流极为有限。就我有限的了解,刘华刊物自然辩证法通讯开始打出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旗号,与西方学界有了对接的可能......”。
3、“.....作为哲学的级学科,栖身哲学系或自立门户,成立。名字虽然改了,很多人依然保留着自然辩证法的惯性,既从事科学技术哲学,也同时做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拉卡托斯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短视的。从事科学哲学的学者常常很重视科学史,甚至科学思想年下半年,有两个科学史领域的大型会议。首先是年月日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办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再出发庆祝中国科学院大学建校周年学术研讨会,国内科学史领域学者百余人到场。然后是月日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年度学术年会,与会学者达百人。各路人马济济堂,貌似中国已经有了支庞大的科学史队伍。不过,考虑下与会者所在的机构,又会发现些有趣的现象。与会者除了来自各科学史机构之外,还有相当于部分来自哲学系此前有的十几个都是科学史与系。江晓原教授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创建的......”。
4、“.....当然,中国最早的科学史专业研究机构,是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年升格而成的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年,该所位研究人员移驾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国科大原来的队伍重组,建立了国科大科学技术史系。这些年,不断有高校组建科学史研究机构,比如原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岑教授受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组建科学史系。中国术版图的板块运动还在进行中。虽然各家机构共享着科学史的名称,大家所理解的科学史是不样的,所做的工作也各有不同。单就研究对象而言,中科院科学史所的传统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科学史刚创建不久的清华科学史系,按照吴国盛教授的构想,只以西方科学史为研究对象再如南京农业大学,长期有支农史研究队伍刚刚组建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史,则在其科学考古的优势之上关注气象史。浅谈科学史的坐标系自然科学史论文。虽然改了,很多人依然保留着自然辩证法的惯性,既从事科学技术哲学......”。
5、“.....拉卡托斯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短视的。从事科学哲学的学者常常很重视科学史,甚至科学思想史原本是科学哲学下面的研究方向。关键词世界史环境史科学史的建制化自然辩证法年月日,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正式挂牌,创系系主任吴国盛教授自豪地说,这是中国第个纯粹的科学史系。因为中国高校此前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年度学术年会,与会学者达百人。各路人马济济堂,貌似中国已经有了支庞大的科学史队伍。不过,考虑下与会者所在的机构,又会发现些有趣的现象。与会者除了来自各科学史机构之外,还有相当于部分来自哲学系没错,是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比如我所在的机构就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以及些冠名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机构,比如北京大学名存实亡的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名亦不存的浅谈科学史的坐标系自然科学史论文学史学术版图的板块运动还在进行中......”。
6、“.....大家所理解的科学史是不样的,所做的工作也各有不同。单就研究对象而言,中科院科学史所的传统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科学史刚创建不久的清华科学史系,按照吴国盛教授的构想,只以西方科学史为研究对象再如南京农业大学,长期有支农史研究队伍刚刚组建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史,则在其科学考古的优势之上关注气象史。浅谈科学史的坐标系自然科学史论文,原从事自然辩证法的部分人员并入正在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和都有收缩的趋势。与此同时,虽然些单位的科学史遭到挤压,总的来说,科学史学科是在扩张之中。当然,惯性还在,就目前而言,从规模上看,自然辩证法仍然是大学科,科学史是小科学。关键词世界史环境史科学史的建制化自然辩证法年月日,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正式挂牌,创系系主任吴国盛教授自豪地说,这是中国第个纯粹的科学史系。因为中国高乎不符合中文习惯,有点儿别扭。年,此书再版......”。
7、“.....就通顺多了,但世界字,又有点儿多余。这个新书名呼应了国内科学史的扩展,也打破丹皮尔梅森对科学通史的长期垄断,深受欢迎。不过,对于书的名字,我直耿耿于怀。直到几年以后才忽然明白,麦克莱伦第写的根本不是科学史,而是世界史。世界史是种新的历史写法,它不是各个国别史的集合,而是把整个世界作为个统的单的对象加以叙述。正如通史,也不是各个学然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但是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中,偏偏没有历史学。从历史上看也的确如此,方面,从事科学史的绝大部分学者来自相应的理工科专业,没有受过专业的历史学训练另方面,从事历史学的学者,也不大碰科学史。与科学史关系最为密切,交往最多的,还是自然辩证法。曾经作为理工科研究生必修课的自然辩证法,是个大学科相比之下,科学史则是个小学科。当然,这个版图在发生变化。随着自然辩证法的必修课地位被严重弱的十几个都是科学史与系......”。
8、“.....就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当然,中国最早的科学史专业研究机构,是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年升格而成的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年,该所位研究人员移驾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国科大原来的队伍重组,建立了国科大科学技术史系。这些年,不断有高校组建科学史研究机构,比如原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岑教授受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组建科学史系。中国科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而中国的科技哲学和,都能追溯到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自然辩证法。世纪年代之后,改革开放,学界开始与西方世界接轨,发现什么都能装的自然辩证法大筐在欧美找不到对应专业。范岱年先生主持的学界旗臶刊物自然辩证法通讯开始打出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旗号,与西方学界有了对接的可能。于是自然辩证法从业人员或转向科学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级学科,栖身哲学系或自立门户,成立。名字史的集合。年......”。
9、“.....被普遍认为是新世界史全球史兴起的个重要标志,麦克尼尔从全球视野和互动视角来考察历史的做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逐渐得到史学界的认可。年下半年,有两个科学史领域的大型会议。首先是年月日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办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再出发庆祝中国科学院大学建校周年学术研讨会,国内科学史领域学者百余人到场。然后是月日清华大学浅谈科学史的坐标系自然科学史论文过系统的史学训练而历史学领域的学者不愿不敢不能碰科学史,这不能说是个正常的现象。有本书的更名可以作为个象征。年,詹姆斯麦克莱伦第和哈罗德多恩的著作田,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题为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中文书名虽然精准地符合英文原文,但直接呈现就是科学及其技术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全球性灾难。看到自己在学术版图中的坐标,对于未来的走向才会有相对清醒的判断。科学史有必要睁开眼睛,看世界史,看环境史,看历史本身......”。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