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同时也有现役需求。唐前期是在保留部分现役基础上尽可能不役纳资,从而使官员获得更大财富。两税法以后,诸如白直等役完全税化,再使用必须雇佣,因而地方为规避这类费用,遂采取其他役种代替原有的用役需求,像手力承符散从官等。它们在唐后期代就有存在,至宋初仍然被沿用。如手力,百十人。建隆以来差第第等户,掌追催公事,兼催城郭征科,年替。宋史中称定州县所臵杂职承符厅子等名数。散从官诸州定额在宋太宗雍熙年就出现了。王安石变法以后,手力承符散从官等白直役也相应变成纳役钱,但与唐代白直役纳课相比,宋代不是类役的特殊纳课,而是把所有现役都变成雇役,针对所有服役人而不是役种平均纳役钱。同时,宋代白直作为官员地位的象征,始终作为现役存在,即使王安石变法,差役变为雇役以后,白直名色仍然存在。如吕陶在元祐元年上疏称未助役已前,凡官员迎送,并不计程涂远近......”。
2、“.....出备盘缠多者至十贯,少者亦十贯。助役以后,每程只破百文。今若每程量添百,则迎送十程者,只计贯。未助役已前,凡官员养马多至匹,少亦匹,只差白直人打草,日买数担供纳,每担直十文或百文,十日替,谓之草番。每番次,倍钱约贯。助役以后,逐官每有支打草钱贯文,今若量添数目,则养马不多,遂无草番之费。诸处有差打柴烧炭者,亦仿此。此处谈及募役法以后的费用,这些费用产生的途径无疑通过雇役,说明宋代这部分役职始终存在。除雇佣以外,士兵充役越来越普遍。由士兵代替百姓充役始自范仲淹的建议十曰减徭役。户口耗少而供亿滋多,省縣邑户少者为镇,并使州两院为,职官白直,给以州兵,其不应受役者悉归之农,民无重困之忧矣。神宗熙宁年诏以千人为额,如阙白直,以步军司剩员代之。又如哲宗元佑年,尚书省言桂州奏,官员差役人充白直不足,乞依旧例差铺兵士。这些都说明兵士充白直之役的经常性。除士兵外......”。
3、“.....如熙宁年诏河北路诸县弓手,依河东路留十人或十人充白直外,余以上蕃保甲充数。可见白直现役比较突出,即使募役法以后仍然保持,这与唐代白直纳资普遍化后役种消失截然不同。北宋白直出现的历史内涵北宋白直属于在官当直人中供官员个人使役人群的称谓。相较唐代白直,仅有用役内容相似性,却无直接制度关联。北宋中后期在已有清晰役种的制度形式下,之所以再次出现白直这模糊性称谓,其背后隐藏着多重历史内涵。在上述北宋在官当直人中,白直指哪类当直人呢山志载崇宁年,增诸县丞,增白直手力总十人。这里明确白直手力,说明手力属于白直。又熙宁年实行募役法,条例司称及承符散从官等诸重役远接送之类,旧苦烦费偿欠,今当改法除弊,使无困。承符散从官属于远距离接送之类的重役。但元丰年,司马光上疏称其州县吏所给白直迎送之人,皆如嘉佑编敕以前之数。此处称白直为迎送之人,这与承符散从官承担远距离接送重役吻合......”。
4、“.....差出接送而阙人当直者,听以所阙人数权差厢军。这里白直又包含当直之意。因为同卷亦记载诸官司差当直接送担擎之类,不依名次差使,及不依令差充,致越过应交替人者,禁军以违制论,厢军杖佰。可见承符和散从官都属于白直。另外当直军士也可称作白直,如熙宁年诏称白直人,前任宰臣使相枢密使十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十人致仕官曾任宰臣使相枢密使十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节度使十人宣徽使诸行尚书留后观察使十人枢密直学士以上人待制以上防御团练刺史人。此处白直由兵士和剩员差充。剩员是禁军中老弱病残士兵降退而来,身份本质上都是士兵,足见士兵充当白直非常普遍。上文所言为前任和致仕官,因前此致仕,白直未有定制,枢密院以为言,故有是诏,由此推知,非前任和致仕官白直应该有定制。宋真宗天禧年月规定给宰相枢密使杂役军士十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十人......”。
5、“.....著为常例,若指抽外州兵亦听。这里给现任宰相枢密使等人都是兵士,联系致仕官白直兵士可以发现,当直军士也可以称为白直。从上文观之,当直的手力承符散从官以及士兵都可以称为白直,故白直的本质属性是在官当直人。但非所有在官当直人都可以称为白直,叶梦得在宋徽宗宣和时期谈到部分弓手被差承办尉司公事和充当狱子,称凡在官者,皆有白直,而县尉独不破白直,止称当直,盖防拘占之弊。不破白直而止称当直,说明白直和当直存在区别。之所以这样,是防止拘占之弊。白直何以会形成拘占应该是白直与所服务官员之间形成种人身隶属关系。因此,白直尽管具有当直人的属性,但并不是普通的当直人,而是与所属官员具有人身隶属关系的那类当直人,说明白直具有自己的特征。白直在唐代被取消以后,为何在北宋中后期又突然出现呢对此,南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认为今世在官当直人谓之白直。吴曾著此书虽在南宋初期,但其今世不仅指南宋......”。
6、“.....吴曾对白直在官当直人的揭示为认识北宋白直提供了思路。当直人在北宋是个较为宽泛的称谓。地方州县中就有当直人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称秋月辛亥朔,诏定州县官当直人数。但宋史作定州县所臵杂职承符厅子等名数。可见州县官当直人包括杂职承符厅子等。又开宝年省吏诏中称应诸道州县吏及当直人力,令等第减省。此处出现当直人力。在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孙升曾谈道京又尝违法差开封府判官王得臣当直散从官替名人李福于河阴县追欠百姓私债张珉及阿苏等至开封。这里则提及当直散从官。北宋上述当直人在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中也有清晰表述散从官初诸州有承符直散从直,步奏官追催公事,又有人力当直,并差税户或坊郭有行止人,年替。咸平编敕万户以上,节院散从步奏官,并杂职百人。嘉祐年,百人外,臵杂职。熙宁年,改人力承符,并为散从官。文中出现承符直散从直和人力当直,也说明它们都是重要的在官當直人......”。
7、“.....供身役使,进而与官员形成类若主仆之分是北宋白直的特征。不过,需要提及的是,北宋官员供身役使的仆从除了白直,还有其他类别。如宋史职官志称中书枢密宣徽院御史台开封府金吾司皆有常从。景德年诏诸行尚书文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给从人学士丞郎,人给事谏议舍人,人诸司品,人。于开封府金吾司差借,每季代之。中书先差金吾从人,自今亦令参用开封府散从官。常从也属于官员供身役使的仆从人员。那么,这些仆从人员是否与白直类散从官士兵重合呢哲宗元祐元年,文彦博赴阙仪制诏称出入仪制依见任宰臣。签赐令客省依例赐十日人从,大程官十人,从人十人,散从官十人,权差宣武兵十人。文中从人散从官和士兵分开,说明这些常从与白直区别,属于另类仆从人员。表象回归与内在差距北宋白直与唐代白直的区别北宋白直出现,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唐代白直的回归,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北宋白直与唐代白直相比......”。
8、“.....北宋白直不是单性职役,而是复合性职役的称谓白直在唐代属于州县以下官员类职役的特殊称谓,它具有单性固定性。通典职官中称诸州县之官,流外品以上皆给白直。白直在唐代被取消以后,为何在北宋中后期又突然出现呢对此,南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认为今世在官当直人谓之白直。吴曾著此书虽在南宋初期,但其今世不仅指南宋,也应包括北宋中后期。吴曾对白直在官当直人的揭示为认识北宋白直提供了思路。当直人在北宋是个较为宽泛的称谓。地方州县中就有当直人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称秋月辛亥朔,诏定州县官当直人数。但宋史作定州县所臵杂职承符厅子等名数。可见州县官当直人包括杂职承符厅子等。又开宝年省吏诏中称应诸道州县吏及当直人力,令等第减省。此处出现当直人力。在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孙升曾谈道京又尝违法差开封府判官王得臣当直散从官替名人李福于河阴县追欠百姓私债张珉及阿苏等至开封。这里则提及当直散从官......”。
9、“.....步奏官追催公事,又有人力当直,并差税户或坊郭有行止人,年替。咸平编敕万户以上,节院散从步奏官,并杂职百人。嘉祐年,百人外,臵杂职。熙宁年,改人力承符,并为散从官。文中出现承符直散从直和人力当直,也说明它们都是重要的在官當直人。北宋白直的制度理路与历史内涵论文原稿。在上述北宋在官当直人中,白直指哪类当直人呢山志载崇宁年,增诸县丞,增白直手力总十人。这里明确白直手力,说明手力属于白直。又熙宁年实行募役法,条例司称及承符散从官等诸重役远接送之类,旧苦烦费偿欠,今当改法除弊,使无困。承符散从官属于远距离接送之类的重役。但元丰年,司马光上疏称其州县吏所给白直迎送之人,皆如嘉佑编敕以前之数。此处称白直为迎送之人,这与承符散从官承担远距离接送重役吻合。南宋庆元条法事类亦可对此提供补正诸命官白直承符散从官......”。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