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

格式:word 上传:2022-08-20 11:27:40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修改意见稿

1、“.....另为具体概念的语言。又说宗教不断地愈益收缩了它广阔的教化内容,而且常将个内容显得贫乏枯燥的情感引回到深厚的虔敬或情感。但只要宗教有个信仰个教义个信条,那么它便具有哲学所从事寻求的东西真理在这里面,哲学和宗教便可结合起来。总体上说,黑格尔是对的。就其以绝对知识或者真理为追求目的而言,宗教和哲学并无区别,属于人类可能拥有的最高智慧。宗教和哲学这类智慧总是与人类理性对普遍而绝对的存在的关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尽管宗教与哲学都有经验层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既包括日常生活中必然出现的种种实用理性问题,也包括伦理层面具体的各类道德教化行动,还包括许多对公共生活负责任的私人行为,但宗教和哲学更关心日常生活中由神的在场所得到的宁静感,以至人神合的神秘体验......”

2、“.....用世俗语言来说,宗教和哲学更关心人类生活的般意义,关注如何过种正当且善的生活问题,也更关心人性社会与宇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就此而言,套用黑格尔的句话,宗教和哲学就是关于绝对的思想和认识。哲学的历史宗教的历史就是发现关于绝对的思想的历史,绝对就是哲学和宗教研究的对象。正是因为宗教和哲学有着如此这般的智慧品性,所以,宗教和哲学追求更广阔的图景,渴望那种使得我们理解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世界的知识,坚持价值的重要性,拒绝完全陷于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它们规定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臵,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意义。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第种关系形态是将哲学看作是理性普遍性的实现,而宗教却只是主观经验或体验的知识,哲学高于宗教。启蒙时代的英国理神论和康德是其主要代表。在英国理神论和康德那里,宗教信仰与个体的主观经验和情感相关联,因而无须接受理性的反思式检视......”

3、“.....宗教不过是种信仰体系,是种有教养的心灵,种唤醒了觉性的精神,种经过发展教导的内容。而哲学关乎普遍的真,是真正理性的事业,哲学的理性努力可以保证建立在主观性基础上的宗教获得种合法性的存在。这典型地表现在康德限制知识,为信仰留出空间的思想中。而这样来,自然理性与启示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就颠倒过来了理性如今被用为判断宗教启示断言的权威性的标准。潘能伯格通过分析存在于神学与哲学之间种基本关系规定之类型,明确得出这样种历史经验神学和哲学之间关系复杂多变,既不能简单地将宗教表象扬弃在哲学中,也不能简单地将哲学扬弃在神学中,而是要在历史进程中密切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伴生。潘能伯格说将黑格尔关于把宗教表象扬弃在哲学概念中的论题颠倒为把哲学的上帝学说扬弃在神学中,这种思想反过来接近于像基督教教父学所阐明的那样,把基督教解释为真哲学。在这里和在后世......”

4、“.....都很少是以其中方化为另方的方式进行的。毋宁说,在历史的进程中,依然停留在神学与哲学充满张力的伴生中。与潘能伯格的关注点略有差异,吉尔松重点研究了宗教对神的信仰与哲学思辨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在神与哲学书中,吉尔松以西方思想发展的历史为脉络,从古到今,分神与希腊哲学神与基督教哲学神与近代哲学和神与当代思想个阶段,将神之信仰与哲学思想之间的互动辩证关系给予具体而细微的诠释,既解读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在不同时期的殊异表现,也致力于发现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的普遍表现,为后世研究者更为深入全面地把握西方思想史中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提供了个极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范式。第种关系类型首先出现在公元世纪的护教家那里,代表人物是殉教士游斯丁和亚历山大的克莱门。潘能伯格指出殉教士游斯丁已经把基督教称为唯可靠的和有益的哲学,既保管着切事物的开端和目标......”

5、“.....亚历山大的克莱门则提出如下论题希腊人的哲学是属神预旨的个作品,是个属神的授予希腊人的赠礼,与犹太民族中的律法相应,是基督教启示的种准备。潘能伯格认为,这种关于宗教与哲学的极端描述,在古代教会哲学中就有其萌芽,其要旨在于否认哲学是独立于神学的真理,哲学只是要寻求智慧,而信仰才是智慧的真正形态。第种关系形态是将神学理解为超自然启示的知识,将哲学理解为自然形态的知识,因此神学高于哲学。托马斯阿奎那为其主要代表。在他看来,上帝的超越性超越人类理智本性,非人类理性所能认识,故哲学作为人类自然理性的最高活动,在此遇到了自己的界限,只有借助上帝的恩典,才能获得提升以超越自然理性的界限。所以在托马斯看来,在自然和超自然之间,在哲学和神学之间,不存在任何对立或者矛盾,而是超自然的恩典成全人的本性。这也就意味着,自然的理性是以服侍的方式指向信仰的。与此相应......”

6、“.....哲学的各门学科也需要种通过神学的补充和提升。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基督教与基督教哲学的亲缘性不言而喻。但吉尔松提醒我们,定要区分开基督教和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并不是种哲学。基督教是实质的宗教教义,即有关世人透过基督而获得救恩的宗教教义。基督教哲学,系源生自希腊哲学与犹太暨基督教的宗教启示的接合点希腊哲学提供对世界能迳作种理性解说的技巧,而犹太暨基督教的启示,则对无可计数的哲学意义,提供宗教信念。可见,在基督教和基督教哲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良性互动影响关系。方面,基督教借助希腊哲学的概念与理性论证技巧将那些对希腊世界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原本陌生的宗教观念和教义阐释得清楚明白,使得基督教思想得以迅速传播并成为主流的社会意识形式另方面,希腊哲学中关于世界人类及历史的思考,特别是对绝对而普遍的存在之真理性的思考所潜存着的诸多哲学意义......”

7、“.....获得了征服人心的巨大功效。基督教和基督教哲学的这种互动合作产生的后果是双赢性的,这可以看作是宗教与哲学这两种最为重要的人类文化形态相互关系的积极表现。对于基督教与基督教哲学的这种亲和性,吉尔松如此评价任何位基督的皈依者,即完全熟知希腊哲学的改信者,那时必将明白他的新宗教信仰的形上意义。他的哲学的首要原理,必与他的宗教的首要原理相致而且,既然他的神的名字是我是,那么,任何位基督教的哲学家,必会把我是断定为他的首要原理,以及万有至高无上的原因即便在哲学中,亦是如此。为了适应我们自己的近代术语,且容我们这么说种基督教哲学,当然是存在的。按照吉尔松的观点,近代哲学兴起于近代自然科学所建构的机械式世界空间之中,大都由非圣职思想家所创造。因此,近代哲学的个鲜明特征是,思想朝向世人的自然世界而非朝向神的超越王国。尽管近代哲学家们依然承认神学是最高的智慧......”

8、“.....他们的任务是寻找种不同于神学智慧的世俗智慧,以便发现种单靠自然理性便可得到,并且还导向实际的尘世目的之攸关首要原因的真理知识。有鉴于此,近代哲学家大都会在实际思想活动中区分开哲学智慧和神学智慧,并希望通过自己对哲学智慧的强调,将人的理性带回到希腊哲学态度中。这样,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恰好与基督教哲学时期发生了颠倒。如果说基督教哲学时期,宗教占据强势地位,哲学有种神学化取向,那么,这个时期哲学地位更为重要,神学有种哲学化的诉求。神学多借助哲学语言叙述神学问题,并期待用种理性的方法解决神学议题。在这个意义上,近代哲学中宗教和哲学的关系仿佛回到了希腊时代,但却是在机械世界观支配下的复归。吉尔松如此说笛卡尔的机械世界,系依赖着对宇宙中同样运动量的维续这种假设因此,笛卡尔的神,就必须是个不变的神,而且靠它意志所建立的若干法则,也不准受到任何改变。除非......”

9、“.....第种关系类型首先出现在公元世纪的护教家那里,代表人物是殉教士游斯丁和亚历山大的克莱门。潘能伯格指出殉教士游斯丁已经把基督教称为唯可靠的和有益的哲学,既保管着切事物的开端和目标,也使每个人有可能称为完善的和幸福的。亚历山大的克莱门则提出如下论题希腊人的哲学是属神预旨的个作品,是个属神的授予希腊人的赠礼,与犹太民族中的律法相应,是基督教启示的种准备。潘能伯格认为,这种关于宗教与哲学的极端描述,在古代教会哲学中就有其萌芽,其要旨在于否认哲学是独立于神学的真理,哲学只是要寻求智慧,而信仰才是智慧的真正形态。第种关系形态是将神学理解为超自然启示的知识,将哲学理解为自然形态的知识,因此神学高于哲学。托马斯阿奎那为其主要代表。在他看来,上帝的超越性超越人类理智本性,非人类理性所能认识,故哲学作为人类自然理性的最高活动,在此遇到了自己的界限,只有借助上帝的恩典......”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17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5)
15 页 / 共 17
预览结束,还剩 2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