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管理研究(论文原稿)》修改意见稿
1、“.....但在实际列支时,却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随意增大资产损失列支金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少缴或不缴企业所得税。个别企业为延伸优惠政策的享受期限,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发生的资产损失不在发生当期申报扣除,而是人为地调节所属年度利润,调节不同年度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以达到扩大享受优惠的目的。所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是税款征收管理必须调整和面对的政策性指导方向,但也对加强税收业务事项后续监管防范税收风险提出了新任务。现仅就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资产损失后续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监管重心的转变导致后续监管难度增大。资产损失作为审批事项时,企业在准备列支资产损失时,无论是在事项确认资料准备方面,都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2、“.....以达到税务机关要求。改为自行申报后,虽然要到大厅办理相关手续,但是纳税人无论从思想认识上还是从资料准备上,都较以往申报审批时大有下降,直接导致后续监管难度加大,具体表现在。企业申报扣除各项资产损失时,没有按照规定,准确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税务机关的窗口人员难以逐项核实清楚,往往会造成申报资料不够齐全。关于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管理研究论文原稿。新政策将无形资产并入税前扣除资产损失的范围,增加了事后核查的困难。无形资产计价方式的特殊性和使用期限的灵活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事前审核或许能立竿见影,而事后核查困难重重,增加了征纳双方的风险。新政策允许关联方借款损失在税前扣除且范围较宽,事后核查比较复杂。号公告规定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
3、“.....以前对于关联企业之间的借款形成的损失是否允许扣除是不明确的,税务机关般的执行口径是不允许扣除,管理相对轻松,现在则比较复杂,而且又是事后核查,潜在风险增大。所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是税款征收管理必须调整和面对的政策性指导方向,但也对加强税收业务事项后续监管防范税收风险提出了新任务。现仅就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资产损失后续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监管重心的转变导致后续监管难度增大。资产损失作为审批事项时,企业在准备列支资产损失时,无论是在事项确认资料准备方面,都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精心准备,以达到税务机关要求。改为自行申报后,虽然要到大厅办理相关手续......”。
4、“.....都较以往申报审批时大有下降,直接导致后续监管难度加大,具体表现在。企业申报扣除各项资产损失时,没有按照规定,准确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税务机关的窗口人员难以逐项核实清楚,往往会造成申报资料不够齐全。关于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管理研究论文原稿。个别企业在向税务机关申报时,确定资产损失金额,但在实际列支时,却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随意增大资产损失列支金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少缴或不缴企业所得税。个别企业为延伸优惠政策的享受期限,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发生的资产损失不在发生当期申报扣除,而是人为地调节所属年度利润,调节不同年度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以达到扩大享受优惠的目的。,直接受理申报。尤其是企业对申报资产损失的金额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列支,如有的企业直接列支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相关科目,会直接导致后续管理中提取数据不准确......”。
5、“.....税务机关对资产损失后续管理工作的理念思路作用等方面缺乏认识,认为资产损失是企业自行申报行为,其真实性和法定性发生问题应由企业自行承担,税务机关不承担相关责任,放松了把关要求。由于新兴行业和产业层出不穷,各类性质经济主体大量涌现,税务部门监管的纳税人户数高速增长,税收收入总量也快速增加,税收工作任务加剧。而基层线人员力量增长有限,人员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并没有得到优化和有效调整。同时,资产损失所得税申报般都在大厅进行,基层线人员受时间精力业绩考核纳税人投诉等限制或压力,受理申报时把关不严个别大厅人员不懂政策规定,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却仍然受理申报大厅人员对企业所得税政策强规定多变化快的要求不适应,对申报资料审核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税务人员,尤其是基层线员工综合素质制约了后续监管。没有建立健全的资产损失后续监管机制。资产损失实行审批扣除时......”。
6、“.....对纳税人按规定提供的申报资料与法定条件进行符合性审查。改为企业申报扣除后,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的附件并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到大厅递交申报资料时,大厅人员应对纳税人报送资料种类齐全填写内容完整签章齐全规范性进行审核后受理申报。但目前的后续监管机制仍存在些问题。加强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管理的建议后续管理跟不上,将直接影响所得税的征管质量。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后续管理应通过信息资料的登记比对分析核查等系列管理行为,把握管理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对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进行跟踪管理,构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长效机制,以达到规范管理和连续管理的目的。加强对纳税人后续管理的宣传力度。尽管资产损失所得税由事前监控改为后续管理,简化了办理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
7、“.....但责权利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者统于纳税人,纳税人既是权利的拥有者和利益的享受者,同时也是责任的承担者。自行申报不等于放弃监管,所以,纳税人不得回避责权利对等原则,税务机关可以针对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管理政策和知识,加大对纳税人宣传力度。同时,牢固树立放权不等于放弃监督的理念,关注重点税源提前介入辅导,强化企业自行申报。结合以往年度审批时比较容易申报资产损失的企业名单,提前介入了解情况,针对企业每年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辅导服务,确保资产损失金额较大的企业不出问题,强化放管结合。建立高素质后续监管队伍,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关人员应熟练掌握税收业务知识会计核算及资产评估基本知识,这是加强资产损失后续监管工作的关键。因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资产损失所得税相关岗位税收政策财务会计资产评估以及信息技术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8、“.....总结梳理和归纳实际工作思路和技巧方法。这样,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逐步适应新形势需要。建立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后续监管水平。建立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为基础的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监管机制,税务征管部门加强资产损失的日常监管,线人员进步梳理规范资产损失申报资料的管理,所得税管理处建立健全台账,税务各职能处室各司其职,信息共享相互佐证,及时反馈和交流,共同提升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管理水平。运用风险管理优化资产损失后续管理,开发风险防控集中系统。各职能处室把资产损失后续管理中相关台账数据信息以风险控制的形式,对数据进行检索归类,找出企业所得税管理风险点,有的放矢实施风险识别和评估。同时,总结资产损失风险管理的方法,分行业按规模建立行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定期提取数据......”。
9、“.....把握管理的风险点,增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针对性。据此,筛选出可能存在资产损失所得税风险的监管对象,提交风险控制中心实施风险应对。风险控制中心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按照高中低风险的不同要求和风险核查制度,下派后续监管对象,税务征管部门实施核查,通过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损失所得税后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消除风险,总结风险管理经验,并提供后续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反馈与交流。加强资产损失的日常监管。主管税务机关应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了解,对有资产损失事项的,提前介入,做好企业申报前的辅导在企业申报后,通过对申报表及台账及时对比分析,进步加强对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列支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善于从企业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中查找问题,并及时指出,使企业降低税收风险,如果发现有问题较为严重,及时把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汇报,开展评估或者稽查,确保征管质量......”。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第 1 页 / 共 10 页
第 2 页 / 共 10 页
第 3 页 / 共 10 页
第 4 页 / 共 10 页
第 5 页 / 共 10 页
第 6 页 / 共 10 页
第 7 页 / 共 10 页
第 8 页 / 共 10 页
第 9 页 / 共 10 页
第 10 页 / 共 10 页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