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

格式:word 上传:2022-08-16 21:08:42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修改意见稿

1、“.....也就形成了道德的堤坝。有了这个堤坝,才能够内心自警自省,然后进步寻求更高的道德理想境界。如颜回样,居陋巷,箪食,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贤哉,回也,指颜回内心平静,不在意简单的生活和外在的评价。孔子承认贫而无怨难,所以他格外赞赏有着固穷乐道精神的人。孔子本人也践行这种精神,孔子曾要搬到夷去居住,有人对孔子说,夷那地方非常简陋闭塞愚昧。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文化纳入到儒家学说的体系之中,并且成为道德的基石,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了与西方罪感文化不样的特征,即以耻感心理感受引导国人行为。孔子通过什么是耻什么不是耻,以及荣与耻的辨析奠定了耻感文化的基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以后的知识分子。孔子之后,儒家法家都非常重视耻感意识。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又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他甚至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2、“.....鱼肉百姓,是耻,而不是荣。同样,孔子对于身陷囹圄的公冶长,也不认为是耻,反而将女儿嫁给了他。相反,对于世人追捧的富贵,孔子也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犀利地抨击了来路不正的富贵,鲜明地警示为政者应有耻感道德。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孔子知耻观的文化借鉴明代学者吕坤曾说过刑不如耻。即再严酷的刑罚也不如让百姓懂得个耻字生什么是耻什么是荣,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荣辱,这是晓之以理的过程,是知耻观树立的过程。在论语中,仁字出现最多,有次,礼字次之,有次,再次信字次,善字次,可见在孔子的教育过程中,关于仁礼等正面教育占了很大部分,这些思想告诉学生什么是可为的。在正面教育的同时,孔子也通过耻的反面教育来进行补充,告诉学生什么是不可为的。如颜回样,居陋巷,箪食,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回也是用道德和礼教来教化百姓,使人心归服的德教管理胜于法治管理。这是孔子道德教化的前提,由此他倡导了政教合的政治管理方式。德教是政治的基础,德教在于启发人内在的耻感,让人知耻避耻,自觉追求更高的道德品格,自觉服务于政治管理。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孔子的知耻观如果仅仅停留在什么是耻的境地,与常人的看法没有两样,更为可贵的是孔子把常人以为耻的内容做了排除,并将般人以为荣耻,古汉语写为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辱也,从耳,心声。明代吴元满在书总要中释义恥,音侈,辱也,羞恶也,广韵惭也。论语不耻下问,中庸知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俗讹作耻。马克思亦曾经指出耻辱是种内向的愤怒。由此可见,耻在生理上通过耳发烫,面发赤表现出来在心理上,耻会让人感觉内疚惭愧出丑厌恶害怕,甚至惊恐。耻的感受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孔子知耻观的阐述主要集中于论语之中。在论语中......”

4、“.....深化了知耻观教育的内涵,提高了知耻的自律性。当代社会需要深入挖掘孔子知耻观的内涵,借鉴其教育的方式,增强知耻观教育效果,以应对社会变化之际耻感观念淡化的社会现实。关键词孔子知耻观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社会思想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出现了些问题,如不负责任不顾廉耻坑蒙拐骗欺诈行为等。反映了社会耻感观念淡化道德底线下滑的孔子论述言行的内容。例如,孔子的学生宰予由于利口辩辞,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起初孔子听其言而信其行,非常欣赏宰予。之后发现宰予不思进取,竟在白天安然入睡,孔子气愤地批评其朽木不可雕也。后来,宰予事齐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为乱,夷其族。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其在宰予。孔子自悔以言取人,失之宰予,故以巧言令色为耻,对人听其言而观其行。以见利忘义为耻孔子将知耻和勇敢联系在起,认为知耻近乎勇。知问题......”

5、“.....反映了社会耻感观念淡化道德底线下滑的状况。加强知耻教育在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障。孔子的知耻观是我国耻感文化形成初期的思想成果,借鉴其思想与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完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树立健康人格。孔子知耻观内涵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传统思想受到冲击,百家争鸣出现,礼崩乐坏局面形成,社动接受管理,并没有主动归服而以道德来引导,以礼仪来约束,百姓有廉耻之心,同时有做事的规矩。也就是用道德和礼教来教化百姓,使人心归服的德教管理胜于法治管理。这是孔子道德教化的前提,由此他倡导了政教合的政治管理方式。德教是政治的基础,德教在于启发人内在的耻感,让人知耻避耻,自觉追求更高的道德品格,自觉服务于政治管理。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摘要孔子知耻观内涵丰富......”

6、“.....加强知耻教育在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障。孔子的知耻观是我国耻感文化形成初期的思想成果,借鉴其思想与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完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树立健康人格。孔子知耻观内涵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传统思想受到冲击,百家争鸣出现,礼崩乐坏局面形成,社会动荡。面对这种境况,孔子以耻感意识警醒人们确立道德自觉。利忘义违反道德是耻的表现。以僭越礼制为耻孔子对礼看得极为重要,他教育弟子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他批评切越礼行为,对季氏僭越礼制的行为愤怒地说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孔子眼里,礼不仅是礼节和仪式,而且是种社会秩序,违背礼制,也就搞乱了社会。孝是礼的基础,违背了孝就违背了礼。摘要孔子知耻观内涵丰富,包括以何为耻,不以何为耻,以及表面为荣实质为耻的社会现象辨析。孔子的知耻观奠定了耻感文诉学生什么是可为的......”

7、“.....孔子也通过耻的反面教育来进行补充,告诉学生什么是不可为的。耻,古汉语写为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辱也,从耳,心声。明代吴元满在书总要中释义恥,音侈,辱也,羞恶也,广韵惭也。论语不耻下问,中庸知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俗讹作耻。马克思亦曾经指出耻辱是种内向的愤怒。由此可见,耻在生理上通过耳发烫,面发赤表现出来在心理上,耻会让人感觉内疚惭愧出丑厌恶害怕耻就等同于做到了勇敢。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可见,孔子把义放在了个很高的位臵,认为见义不为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君子,不能只顾己私利,要胸怀天下,弘扬大义,而不能见利忘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对义利的把握上,君子义以为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不争利,以不义为耻,即使颠沛流离食不果腹,也依然不违背仁义的品格而小人在乎己私利,为了个人私利可以违反道德。而见会动荡。面对这种境况......”

8、“.....识在言语上,孔子讲求言行致,反对言过其实。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孔子认为言行致是诚信的表现,也是君子必须达到的标准。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敏于事而慎于言,不信口开河自食其言,正所谓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强调言行致,既包含了说到做到,也包含了不巧言令色言过其实。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中记载了大量何为耻,不以何为耻,以及表面为荣实质为耻的社会现象辨析。孔子的知耻观奠定了耻感文化的基础,深化了知耻观教育的内涵,提高了知耻的自律性。当代社会需要深入挖掘孔子知耻观的内涵,借鉴其教育的方式,增强知耻观教育效果,以应对社会变化之际耻感观念淡化的社会现实。关键词孔子知耻观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社会思想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出现了些,甚至惊恐......”

9、“.....孔子知耻观的阐述主要集中于论语之中。在论语中,耻字出现过次,均为孔子直接论耻。除了直接论耻之外,论语中还有关于耻的近似阐述,如恐丑患羞等,均间接体现了孔子的知耻观。论语为政记载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认为仅用刑法来约束百姓,只能让百姓暂时免于罪过,不至于受罚,却不能使百姓有廉耻之心,百姓只是被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内化程度更高。晓之以理即道德认知阶段。知耻,顾名思义,即知道什么是羞耻羞恶或羞愧,知道什么是被人们所不齿的言论或行為,它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孔子教会学生什么是耻什么是荣,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荣辱,这是晓之以理的过程,是知耻观树立的过程。在论语中,仁字出现最多,有次,礼字次之,有次,再次信字次,善字次,可见在孔子的教育过程中,关于仁礼等正面教育占了很大部分......”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14
孔子“知耻观”的内涵与当代借鉴(论文原稿).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14
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 内容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