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路床整形部分路床施工流程图整形碾压验收自检测量放线人工配合机械填筑路基土方至设计标高设计标高路床施工时首先全段每隔设置组中心桩,曲线段需做好起中终点的桩点控制,曲线中间点按间隔做好加密桩每设置临时水准点,按顺序编号各流水作业段每设组边桩,并按设计道路断面放出控制线。 施工过程中发现桩点错位或丢失应及时校正或补桩。 在取土源进行土工试验......”。
2、“..... 施工前,在监理工程师旁站下结合路段选择有代表性长度不小于的路段作为试验路段,进行压实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告监理工程师批准。 试验时,记录设备的类型最佳人机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和含水量等。 并根据试验数据制定施工措施以指导路基施工。 施工中如发现土质与设计文件不符而路床不能施工时,应及时与甲方及设计单位联系......”。
3、“..... 路床施工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并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 路床整形施工采用平地机刮平,经吨光轮压路机初压后,挂线或用水准仪逐个断面进行核测路床中线高程及路拱成型情况,并及时检查处理层厚度路床平整度,直至每个断面的纵横坡符合设计要求。 整平的填土层,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碾压速度在小时,遵循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的原则......”。
4、“..... 路床以吨压路机碾压无明显轮迹经测试密实度达到重型击实标准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碾压路床,压实度不得小于。 路床表面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路床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规定碾压路床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面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遍。 终压应紧接复压后进行......”。
5、“.....不宜少于两遍,碾压终止温度不得低于。 碾压至密实度达到质量标准且无明显轮迹。 路缘石边缘等狭窄部位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手扶振动夯具压实。 在碾压过程中。 如发生过分位移,开裂或推移时,应立即停止碾压,待混合料温度稍降后再压。 当压路机来回交替碾压时,前后两次停留地点应相距以上,并应驶出压实线以上。 防止油料润滑脂汽油或其他有机杂质掉落在路面上......”。
6、“.....更换新料。 沥青混合料经碾压成形后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有泛油松散行第遍强夯,夯击能采用。 每个夯点夯坑内填入山皮石,再以相同的夯击能夯击填料,然后再填料,夯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来做为停夯标准。 第遍强夯完成后,进行整平工作,布置第二遍强夯点。 第二遍夯点在第遍夯点中间布置,间距,以满足两遍夯点之间距离为。 经过定时间......”。
7、“..... 根据地层资料,建立间隔时间为天。 第二遍夯击能采用与第遍相同的夯击能。 满夯以夯击能。 锤击数为每点击,夯点间距为。 强夯夯锤要求夯击能锤重锤高锤直径底面积落距强夯顶面以上部分路堤采用山皮土填筑,并分层碾压。 试夯区夯点布置每遍点夯的夯点间距均为,正方形布点......”。
8、“..... 也可根据施工时实际情况通过检测随时调整强夯参数。 试夯参数确定依据建设方提供的强夯技术要求和地质情况。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强夯地基技术规程。 甲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根据以往的强夯施工经验。 强夯施工主要步骤夯前场地平整,测量定位。 测量夯前标高。 夯点测量定位。 夯机就位,进行第次点夯。 在到控制要求后完成本点施工,否则回填石料,重复步......”。
9、“.....完成各遍各点的施工。 点夯完成后,进行满夯施工。 工序要点现场的控制桩要明显标志,加以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 测放的夯点位置,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夯位中心点。 路距确定后,锁定落距控制绳。 夯锤气孔保持畅通,如遇堵塞,应随时将塞土清除。 如施工过程中发现夯锤偏离夯坑中心,应立即调整对中,夯击后发现坑底歪斜较大,需及时用填料将坑底垫平后......”。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