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文库

返回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

格式:word 上传:2022-06-25 17:11:53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修改意见稿

1、“.....但雅俗之间的对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研究垒和争论并未分明,直到苏轼登上文坛后,宋代诗风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高雅为尚的宋调风格终于在元祐以后形成。欧阳修化俗为雅在北宋初期的革新运动中,变革五代以来的卑俗士风是当务之急,欧阳修砥砺名节,为振兴士风不避仇怨,对士人的品格尤为重视。反映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为重气格倡雅正斥鄙俗卑弱。然而士人的品格高下或许有导致正邪之分,立身处世须严雅俗之辨,但是,文学创作中雅与俗则或可相通,却难以泾渭分明。由此产生难题,崇雅则难免曲高和寡,就俗则难以心甘情愿。欧阳修的选择是,以雅矫俗,化俗为雅。欧阳修做过很多朋友之间资谈笑助谐谑的诗,诗歌题目往往是戏赠戏答戏和等,个戏字,表明诗歌不是正襟危坐的抒情言志,大多数是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观点。欧阳修的礼部唱和诗序云所谓群居燕处言谈之文,亦所以宣其底滞而忘其倦怠也。故其为言易而近......”

2、“.....然绸缪反复,若断若续,而时发于奇怪,杂以诙嘲笑谑,及其至也,往往亦造于精微。夫君子之博取于人者,虽滑稽鄙俚犹或不遗,而况于诗乎礼部唱和诗序欧阳修认为,谐乐之诗具有解闷忘倦的功能,接近口语,没有精心雕琢,诗风平易,容易流于轻俗。但宋代士人般都有渊博的学识做基础,又有强烈的竞技意识,所以往往能做到以雅矫俗。如欧阳修戏答圣俞奈何反舍我,欲向东家看舞姝。需防舞姝见客笑,白发苍颜君自照。嘲笑朋友被美人所迷而不自知年迈。答圣俞莫登楼云也想学少年人沉醉于烂漫春光,可惜中年多病昏两眸,夜视曾不如鸺鶹。足虽欲往意已休,惟思睡眠拥衾裯,夸张身体的衰病,抱怨春天辜负了自己。和梅圣俞春雨身遭锁闭如鹦鹉,病识阴晴似鹁鸪。年少自愁春烂漫,春寒偏著老肌肤。抱怨自己像笼中鸟样不得自由。这些诗的题材内容都比较世俗化,但欧阳修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形成种审美风格......”

3、“.....化俗为雅。欧阳修为诗多方面学习前人,态度通达涵容,其平易诗风尤近于白居易,而又以王禹偁为中介。白诗平易便于流传,其下者浅俗卑弱,欧阳修振之以气格,树立劲健之骨,又防劲健流于粗硬,出之以婉转温润。雅俗之间,全凭气格维系。以雅矫俗,可起摧陷廓清之效,化俗为雅,方收春风化雨之功。欧阳修做得更多的是化俗为雅,取得良好效果。第三章生活与诗二苏轼对雅俗的融通超越更进步考察宋代雅士在立身处世方面对待雅俗关系的作法,是精神品格上求雅,日常生活上随俗,品格高雅,自不凡俗。这在苏轼黄庭坚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故苏能适俗而又脱俗,黄能倡导以俗为雅,使宋诗持续发展。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之赞赏韦柳司空图的诗,祭刘子玉文的不满于元轻白俗,可见尚雅的指向。苏轼在诗歌中的个倾向是以俗为雅,大胆使用俗语谚语方言。苏轼在题柳子厚诗中说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4、“.....皆可入诗,但要人熔化耳。据陈师道说熙宁初,有人自常调上书,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苏长公戏之曰有甚意头求富贵,没些巴鼻使奸邪。有甚意头,没些巴鼻皆俗语也。后山诗话这样使用俚俗语言,增加了诗歌的俚俗意味。参寥尝与客评诗,客曰世间故实小说,有可以入诗者,有不可以入诗者。惟东坡全不拣择,入手便用,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经坡手,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自有妙处。参寥曰老坡牙颊间别有副炉鞲,他人岂可学耶。古人陈言与民间方言俗语的运用,在高度雅化诗化语言的映衬下,产生新鲜感和刺激力,达到化俗为雅的目的,产生陌生化的效果。如苏轼的发广州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三杯软饱后,枕黑甜余。蒲涧疏钟外,黄湾落木初。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樵渔。诗中写他在广州短暂停留时的生活感受,表达出种处艰危而坦然的爽朗心情。首联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说自己虽离朝廷和都市越来越远,但身心仍感觉良好自如......”

5、“.....过得潇洒惬意。作者自注浙人谓饮酒为软饱,睡为黑甜,可知软饱和黑甜都是方言俗语。这联,三杯对枕,软饱后对黑甜余,对仗工整,新颖灵活,通俗明快富于生活气息,活灵活现地写出他喝饱睡足悠然自得的神态,真可谓是化俗为雅。用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去关照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从俗事中写出雅趣,甚至创造出令人回味的效果,这是苏轼的大本领。张先八十五娶妾,苏轼的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调谑云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虽然以夸张的手法宋朱弁风月堂诗话,中华书局,年,页。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研究调侃张先,但全诗皆用张姓故事,没有渊博的学识,不足以明白其中之内涵,这时候,调笑就变成了雅谑。薄薄酒云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将只懂得知足的道理用滑稽之语道出,看似粗俗,实则幽默诙谐。再如豆粥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湿薪破灶自燎衣......”

6、“.....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萍齑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干戈未解身如寄,声色相缠心已醉。身心颠倒自不知,更识人间有真味。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诗中作者对豆粥这微小事物展开多重描写,介绍了豆粥的制作味道作者的心境,幽默风趣地刻画了自己的老饕本性,突出了他在穷困潦倒时仍未忘记从食物中寻找乐趣的乐观主义精神。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豆粥,被苏轼赋予了文化意义,以俗为雅,既有深沉的人文意识,又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时,豆粥已不仅是果腹的食物,还是表情达志感叹人生的特殊载体,他将食物这略带世俗感的事物入诗,既随寓而发又刻意着笔,使其饱含寓意,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周遭事物的热爱,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人生观。浮生知几何,仅熟釜羹。那于俯仰间,用此委曲情......”

7、“.....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深沉的哲理。苏轼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结合着平淡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其香醇的滋味就像给读者煲了锅汤,锅能让人保持从容和淡定的心灵鸡汤。另个极端的例子来自他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之,其中写自己酒醉归家的情景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像牛矢这样的粗鄙之物,经过苏轼的妙手点化,竟能诗意盎然,生动活泼的农村生活场景和诗人旷达乐观的精神,使得全诗并无鄙俗之气,反而显得志趣闲雅。第四章意新语工与旷放自然第四章意新语工与旷放自然欧阳修对意新语工的倡导作为唐代诗学的继承者,欧阳修也非常推崇诗歌意在言外,情在景中,意味无穷,在他的六诗话等著作中三复致意余尝爱唐人诗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天寒岁暮,风凄木落,羁旅之愁,如身履之。至其曰野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则风酣日煦......”

8、“.....天人之意相与融怡,读之便觉欣然感发。谓此四句可以坐变寒暑。诗之为巧,犹画工小笔尔,以此知文章与造化争巧可也。在提及梅尧臣的诗时,欧阳修说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这四句诗说明了欧阳修认为优秀的诗歌是意味丰富的,就像橄榄样,初食感到味酸,再品感到味涩,继而感到味苦,最后会感到味美味甜。这种真味让人久久回味。对于这种艺术效果,问其何以感之者,则虽有善工,犹不知其所以然焉,盖不可得而言也。诗歌之意,特别是不尽的言外之意,虚无飘渺,幽微难踪,是很难把握的。对于这种极其难以把握的意,欣赏者只能心得意会。这是个心得意会的心理活动过程,是非常复杂微妙的,语言对此难以述说。但怎样达到这样种效果呢欧阳修所代表的宋代诗歌与唐诗的取径却大不相同。唐诗深入浅出,于平淡自然中见深厚,而欧阳修强调的却是意新语工,做到了意新语工......”

9、“.....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界了。对意和语的高度重视,代表赋予了宋诗新的形态和美感。宋诗之所以成为唐诗之外中国古典诗歌另外个有代表性的范型,对意的强调和对语的用功是密不可分的。六诗话记载了他和梅尧臣之间探讨诗歌艺术的段话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等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研究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余曰语之工者固如是。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

下一篇
温馨提示:手指轻点页面,可唤醒全屏阅读模式,左右滑动可以翻页。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1)
1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2)
2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3)
3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4)
4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5)
5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6)
6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7)
7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8)
8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9)
9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10)
10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11)
11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12)
12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13)
13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14)
14 页 / 共 50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学思想比较的研究.doc预览图(15)
15 页 / 共 50
预览结束,还剩 35 页未读
阅读全文需用电脑访问
温馨提示 电脑下载 投诉举报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

  • Hi,我是你的文档小助手!
    你可以按格式查找相似内容哟
DOC PPT RAR 精品 全部
小贴士:
  • 🔯 当前文档为word文档,建议你点击DOC查看当前文档的相似文档。
  • ⭐ 查询的内容是以当前文档的标题进行精准匹配找到的结果,如果你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顶部的搜索输入框输入关健词进行。
帮帮文库
换一批

搜索

客服

足迹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