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书局年影印版。此处子思有可能是截引皇矣,转换诗文,中庸中不乏其例,如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文‚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兄弟。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如果天帝告语文王的只是要归于明德,文王尚未有所表现,何来立即命之‚伐崇墉‛如果以‚伐崇墉‛为考验文王能否为‚我之所归‛,那么天帝似乎过于残忍,万文王不合所愿,天帝恐怕只好另请高明,再起刀兵了。总之,有‚尔‛字义胜。不过,中庸文末有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补。‛见墨子校注页注。另吴于天志中注认为‚毛诗大雅皇矣篇文与此同。下篇怀下有而字,疑墨子引诗原文如此。此无而字,疑后人据诗删之。‛见墨子校注页,中华书局年‚新编诸子集成‛本。传怀,归也。笺天之言云我归人君有光明之德,而不虚广言语,以外作容貌,不长诸夏以变更王法者。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此言天之道,尚诚实,字与删字不同......”。
2、“.....若果有之,则注所引吴毓江所谓后人据诗删掉天志中之‚而‛字之说倒可谓卓识但后人并未删掉天志下中之‚而‛字及改‚夏‛为‚雅‛,则吴毓江之疑恐非是。而且即便有人改动诗文,这与本文所得之结论也并不矛盾。但是从墨家引皇矣有文字不同这有趣的现象可以看出,不论墨家是在用哪种诗经社会艺术论文怀尔明德文学研究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所引相对于毛诗,出自商颂列祖,疏云诗本文云‚鬷假无言‛,此云‚奏假‛者,与诗反异也。此外子思亦因文意而直接引诗入中庸,不加‚诗曰‛,如前引中庸文末之‚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社会艺术论文怀尔明德文学研究。从荀子杨倞注,见王先谦荀子集解页,中华书局年‚新编诸子集成研究已失传的齐诗,然而将郭店简本缁衣引诗与今本对勘,异文不少,恐不能将之定为齐诗。依直流传的毛诗来看,中庸多有引诗与之不同者......”。
3、“.....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所引相对于毛诗,出自大雅假乐,今毛诗作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有字不同。坊记中有子云文所得之结论也并不矛盾。社会艺术论文怀尔明德文学研究。此处子思有可能是截引皇矣,转换诗文,中庸中不乏其例,如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所引相对于毛诗,出自卫风硕人。疏云案诗本文云‚衣锦褧衣‛此云‚尚絅‛者,断截诗文也。又如前引中庸文末之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文王尚未有所表现,何来立即命之‚伐崇墉‛如果以‚伐崇墉‛为考验文王能否为‚我之所归‛,那么天帝似乎过于残忍,万文王不合所愿,天帝恐怕只好另请高明,再起刀兵了。总之,有‚尔‛字义胜。不过,中庸文末有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4、“.....时靡有争。‛是故君子加‚诗曰‛,如前引中庸文末之‚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传怀,归也。笺天之言云我归人君有光明之德,而不虚广言语,以外作容貌,不长诸夏以变更王法者。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此言天之道,尚诚实,贵性自然。疏毛以为,天帝告语此文王曰我当归于明德。以文王有明德,故天归之。因说文王明德之事郑以为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所引皇矣没有‚尔‛字,子思所引之诗句不太可能是先有‚尔‛字,而后儒从毛诗或家诗删改。后人多將子思所引之诗归为齐诗,这是用反溯之方从荀子杨倞注,见王先谦荀子集解页,中华书局年‚新编诸子集成‛本。见十经注疏页,中华书局年影印版。见十经注疏页......”。
5、“.....参廖名春郭店楚简缁衣篇引诗考,华学第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年版。见十经注疏页,中华书局年影印版。此处子思有可能是截引皇矣,转换诗文,中庸中不乏其例,如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之诗相对于毛诗即是大雅皇矣。唯天志中所引同于今毛诗而天志下所引多了个‚而‛字两‚不‛字作‚毋‛天志下所引称大夏而非大雅。文物杂志年第期,载有两篇考释江苏丹徒背山顶春秋墓出土钟鼎铭文的文章。铭文中‚我台以夏台以南‛语,考释者已对照小雅鼓钟周颂时迈‚以雅以南‛指出‚夏‛即是‚雅‛。荆门郭店楚简缁衣中,简与简两处两次先后疏页,中华书局年版。参看十经注疏页,中华书局年影印版。社会艺术论文怀尔明德文学研究。怀尔明德文学研究‚怀尔明德‛曷诚谓之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诚命之也,信矣。卜子曰此命也夫,文王虽欲也,得乎此命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见于大雅大明......”。
6、“.....从‚诚命之也‛对应‚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诗云‚尔卜尔筮,履无咎言。‛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让善。‛诗云‚考卜惟王,度是镐京惟龟正之,武王成之。‛所引相对于毛诗,出自卫风氓大雅文王有声,‚履‛字今毛诗作‚体‛‚度‛,毛诗作‚宅‛‚惟‛,毛诗作‚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皆未改回。当然,改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所引皇矣没有‚尔‛字,子思所引之诗句不太可能是先有‚尔‛字,而后儒从毛诗或家诗删改。后人多將子思所引之诗归为齐诗,这是用反溯之方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所引相对于毛诗,出自商颂列祖,疏云诗本文云‚鬷假无言‛,此云‚奏假‛者......”。
7、“.....此外子思亦因文意而直接引诗入中庸,不加‚诗曰‛,如前引中庸文末之‚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社会艺术论文怀尔明德文学研究。从荀子杨倞注,见王先谦荀子集解页,中华书局年‚新编诸子集成毛诗作‚体‛‚度‛,毛诗作‚宅‛‚惟‛,毛诗作‚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皆未改回。当然,改字与删字不同,上面的佐证并无力反证中庸原文本身绝对无‚尔‛字。若果有之,则注所引吴毓江所谓后人据诗删掉天志中之‚而‛字之说倒可谓卓识但后人并未删掉天志下中之‚而‛字及改‚夏‛为‚雅‛,则吴毓江之疑恐非是。而且即便有人改动诗文,这与社会艺术论文怀尔明德文学研究引大小雅,其‚雅‛字皆作‚夏‛,裘锡圭张春龙先生已指出‚夏‛字‚楚简文字习见,在此借作雅‛。可见天志下所引大夏即是大雅。见十经注疏页,中华书局年影印版。见墨子校注页,中华书局年‚新编诸子集成‛本。见墨学源流页......”。
8、“.....据中华书局年版复印。见王先谦诗家义疏页,中华书局年版。参看十经注疏页,中华书局年影印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所引相对于毛诗,出自商颂列祖,疏云诗本文云‚鬷假无言‛,此云‚奏假‛者,与诗反异也。此外子思亦因文意而直接引诗入中庸,不加‚诗曰‛,如前引中庸文末之‚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社会艺术论文怀尔明德文学研究。从荀子杨倞注,见王先谦荀子集解页,中华书局年‚新编诸子集成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善其顺法则也,故举殷以赏之,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誉至今不息。墨子天志下有非独子墨子以天之为仪法也,于先王之书大夏之道之然‚帝谓文王予怀而明德,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诰文王之以天志为法义,而顺帝之则也。两相比较,不难发现两段文字文意相近,所句不太可能是先有‚尔‛字,而后儒从毛诗或家诗删改......”。
9、“.....这是用反溯之方法研究已失传的齐诗,然而将郭店简本缁衣引诗与今本对勘,异文不少,恐不能将之定为齐诗。依直流传的毛诗来看,中庸多有引诗与之不同者。譬如中庸中有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所引相对于毛诗,出自大雅命自天‛之形式来看,‚怀尔明德‛前当有‚谓‛字,与‚诚谓之也‛之‚谓‛对应。大雅皇矣有‚帝谓文王予怀明德‛句,与此较接近,只是‚予怀明德‛与‚怀尔明德‛不同。当然,前面残缺之简文也有可能是‚帝谓文王,予‛几字。事实表明,这种猜想有其根据。墨子天志中有曰将何以为将以识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也。皇矣道之曰‚帝谓文王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1、手机端页面文档仅支持阅读 15 页,超过 15 页的文档需使用电脑才能全文阅读。
2、下载的内容跟在线预览是一致的,下载后除PDF外均可任意编辑、修改。
3、所有文档均不包含其他附件,文中所提的附件、附录,在线看不到的下载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