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 ㊣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 格式:DOC | ❒ 页数:167 页 | ⭐收藏:0人 | ✔ 可以修改 | @ 版权投诉 | ❤️ 我的浏览 | 上传时间:2022-06-25 15:10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

性理论和塑性理论计算本来是纵向框架梁,为熟悉连梁计算方法,此处视作连续梁。弹性理论荷载计算轴框架梁上的荷载包括自重与由板和次梁传来的荷载,本设计为简化计算,将板和次梁传来的荷载分别计算后进行叠加。均布荷载恒载设计值由板传来框架梁自重纵隔墙自重考虑窗洞小计活载设计值由板传来合计集中荷载恒载设计值由板传来次梁自重,横隔墙自重小计活载设计值由板传来合计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轴轴其它轴跨度差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图梁计算简图在各种不同分布的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表进行,跨内和支座截面最大弯矩及剪力按下列式子计算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式中系数由混凝土结构设计附录查得,具体计算结果和最不利荷载组合见表表。表轴框架梁弯矩计算•序号计算简图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支座中间跨跨内序号计算简图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支座中间跨跨内最不利荷载组合注表中画有的,是指在只有恒荷载,而没有活荷载布置的情况下,截面弯矩不可能为最大值,因此为了简化而不计算。表轴框架梁剪力计算序号计算简图端支座离端第二支座外侧离端第二支座内侧中间支座外侧中间支座内侧左右右左左右右左端支座离端第二支座外侧离端第二支座内侧中间支座外侧中间支座内侧左右右左左右右左最不利荷载组合截面承载力计算因弯矩较大,考虑布置两排纵筋,则。轴框架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表轴框架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跨跨支座支座跨支座跨•选配钢筋实配钢筋面积表轴框架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端支座内侧离端第二支座外侧离端第二支座内侧中间支座外侧中间支座内侧选用箍筋塑性理论以跨为例,采用弯矩调幅法求跨中最大正弯矩。折算恒荷载折算活荷载按弹性理论分析方法,可得•弯矩调整幅度,则塑性弯矩值为将跨化为简支梁,如图所示。求支座反力,则,中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相应跨内最大正弯矩距端,此时中•。不满足要求,则中应取以上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跨的跨中最大弯矩,得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弹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塑塑弹,说明按弹性理论设计的多跨连续梁还有相当的承载力储备,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利用其安全储备,更接近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也可取得定的经济效益。图基础设计筏形基础是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整体性,可以有效调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抗震性能良好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因此本设计采用筏形基础。采用梁板式筏基板顶设梁。为满足沉降的要求,将基础埋入砾石层,埋深为底板在四周均伸出同时将肋梁挑至筏板边缘,故平面尺寸为梁板式筏基的板厚不应小于,且板厚与板格的最小跨度之比不宜小于,故确定板厚为柱边长为基础梁的高度为柱距的,且柱的边缘至基础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故主梁宽,高次梁宽,高。筏形基础平面如图所示。柱与基础梁的连接如图所示。筏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采用钢筋。地基土层分布如图所示。荷载计算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为底层各柱和剪力墙的轴力之和。竖向荷载组合时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图自重设计值,设筏形基础的基底平面形心与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即基础仅受轴心荷载作用。则。地基承载力计算为计算地基承载力和基础的沉降,各土层的重度是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所得,压缩模量是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所得。图柱与基础梁连接的构造图图筏形基础平面图硬塑性粘土层,,砾石层,,基础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底面平均压力设计值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心作用,乘以的放大系数竖向荷载组合时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承载力均满足要求。基础沉降计算考虑地基底部回弹变形影响,根据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基础的最终沉降量用下式计算其中,根据经验公式。基础底面处地基土的自重压力标准值,基础底面平均附加应力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得沉降经验系数,考虑回弹影响的沉降经验系数。沉降计算深度,填土硬塑性粘土砾石层图地基土层分布图由,得。基础沉降计算见表。表基础沉降量计算点号基础最终沉降量为由规范可知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允许值为,故本基础满足要求。基础的倾斜由于本设计中假设基础无偏心荷载作用,且地基均匀,故不考虑基础的倾斜。基础构件截面计算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且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大时,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采用倒楼盖法进行计算。筏形基础的内力,可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进行计算,其中边跨板按多跨连续双向板计算,中跨板按单跨单向板计算,肋梁按多跨连续梁计算。本设计以双向板和轴基础梁为例进行计算。双向板计算作用于板上的基底净反力应为基底反力减去筏基底板自重,即

下一篇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1页
1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2页
2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3页
3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4页
4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5页
5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6页
6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7页
7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8页
8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9页
9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10页
10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11页
11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12页
12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13页
13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14页
14 页 / 共 167
(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最终版)第15页
15 页 / 共 167
温馨提示

1、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有的文档阅读时显示本站(www.woc88.com)水印的,下载后是没有本站水印的(仅在线阅读显示),请放心下载。

3、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打印。

4、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5、该文档为会员上传,下载所得收益全部归上传者所有,若您对文档版权有异议,可联系客服认领,既往收入全部归您。

  • 文档助手,定制查找
    精品 全部 DOC PPT RAR
换一批